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启文明对话新机制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5-23 15:41:32
浏览

潮平海阔,千帆竞发。十五世纪初,郑和船队第二次缓缓驶向西洋,向邻邦带去中国的友好与和平。一座立于锡兰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将中国船队睦邻友好、广布和平的功绩永载于史。

六百年后,这座石碑的复制品与拓片重现于国家博物馆“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玻璃橱柜,它承住时光的磨蚀,向人们诉说着文明对话的强大力量。

5月15日-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京举行,分为开幕式、6个平行分论坛、亚洲文化嘉年华等板块,并联动多地举行亚洲文明周等活动,短短一周时间,110多项精彩活动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为亚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封闭还是交流,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这场跨越千年的文明邀约,正是回应时代之问、探索文明对话新机制的中国答案。

美美与共 搭建文明成果交流互鉴平台

璀璨夜空下,伴随着《我们的亚细亚》的悠扬歌声,身着民族服装的亚洲各国青年高举国旗走上亚洲文化嘉年华的舞台,一场各国文明交流对话、融合互鉴的瑰丽画卷徐徐展开。

回应时代之问,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提出四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既是中国对于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为亚洲国家今后如何增进文明互鉴交流描绘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以“文”化人,以“文”动人,文明的力量往往更能触动人心。为充分展示亚洲文明的多姿多彩,亚洲文化旅游展、亚洲影视周、亚洲文明联展等精彩活动纷纷上线;丝绸之路文物展、阿富汗国家宝藏展、亚洲艺术作品展等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多样灿烂的亚洲文明,越过时空的藩篱,汇聚一堂。

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她的右手及衣袖笼在灯上,精妙设计中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在它不远处,从希腊远道而来的石雕亚历山大大帝头像讲述着希腊艺术在亚非大陆的传播故事;越过石雕,是来自更古老时光的亚美尼亚陶鸟形来通,栩栩如生,俏皮灵动。

文明之美不仅凝固在古老的文化遗产中,也体现在现代艺术的创作中。2019亚洲电影展期间,来自15个国家的30余位知名电影艺术家携作品参与交流。全国14家影院举办200余场放映活动,向观众集中展现亚洲各国的光影之美。通过搭建“文明的桥梁”,促进亚洲各国电影人之间的学习互鉴与深入对话,激发亚洲电影艺术创新活力。

“电影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要考虑到作品不仅要有自身的人文传承,还要能让世界各国民众从中找到文明的共性。”哈萨克斯坦的电影人埃米尔·拜扎辛这样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法国当代中国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皮卡尔这样评价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随着交流互鉴的不断深入,不同文明间能更好地相互理解并尊重彼此差异,由此冲破隔阂、加深友谊。因此,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能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动力。”

不相知,无以相爱。这句来自马来西亚的谚语,成为文明对话机制的优美注脚,成为搭建交流互鉴平台的有力证明。文化遗产、文化作品、文明结晶……交流互鉴的平台让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受众实现了思想的碰撞和沟通,在这里,文明实现了最美好的相遇。

凝心聚力 打通人文交流常态化路径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