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好职功夫在平时(履职思考)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13 08:12:34
浏览

  如果从任天津市政协常委算,我当政协委员已经12个年头了。其间履职,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多年呼吁的“政协建立全网运行的大数据平台”的建议即将成为现实。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我在准备提案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类似的提案以前提过没有?政府部门是如何答复的?目前是否具备解决的条件?但政协原有的系统没有统一可查的数据库,这样就可能出现重复提案,导致提案质量和提案工作效率不高。

  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写提案就如同写学术论文,写前要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充分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再看自己的论点或解决方案是否有新意,绝不发表与已公开文献类似的文章。因此,我多年前就提出提案,建议建立全国政协提案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参加界别联组会议时,阐述了搭建大数据平台的重要性。

  有了政协大数据平台,委员们还能随时线上提交提案,其他委员也可以通过跟帖参与讨论,推动委员参政议政常态化。如今,这些建议已经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APP上实现了。点击屏幕,全国政协最新的活动和履职资讯一览无余;轻敲键盘,委员还能随时提交提案、建言献策、交流讨论,移动履职平台把碎片化时间和灵光一现的思想火花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实现了委员履职常态化。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9年全国政协发布的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发提案手机应用程序,逐步实现提案咨询、撰写、提交、审查、交办、答复、督办、反馈、查询、统计等工作全过程网上运行,便于提案者查重、错开或合并选题。

  履职10多年,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在我看来,委员履好职,功夫在平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细心观察和思考,是成为一名合格政协委员的前提。用科研的态度履职尽责,科研追求创新,而创新的本质是求异思维——用求异思维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做法,看看这些做法是否合理、能否改进,这会让自己始终处于履职的状态。

  今年我准备的提案也来源于亲身经历。每年年底我都要忙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高校期末任务多,有时连开会也要“改本子”。既然如此,能不能考虑“错峰申请”?我在提案中建议,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截止时间由第二年年初提前至当年12月初,这样高校科研工作者就能提前完成相关材料申报。当我把这个想法发到微信朋友圈,没过多久就收获了来自同行的几十个赞和评论。

  如今,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建议和履职感悟,保持“委员状态”时刻在线。2月1日,我更新了朋友圈:“……考虑到现在是防疫期间,出行的人本来不多,更不会拥堵,且大家应该避免坐公共交通工具,坐私家车更安全,建议暂时取消交通限行措施。”第二天,天津市就发布了延长不限行措施的通知,尽管并不一定是我的建议起作用,但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这表明政协委员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如果经常保持这种思考的习惯,就不愁做不到“建言建到点子上”。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本报记者杨昊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3日 1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