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代表之声·建设美丽中国)(2)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2019年广东空气质量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5年达标。其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至27微克/立方米,首次低于30微克/立方米。
近年来,广东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然而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2019年,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空气质量超标天数的比例达到64.1%。广东21个地级市中有7个城市臭氧未达标。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提高广东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要以臭氧污染防控作为核心,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减排。
为推进臭氧污染治理,下一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将强化污染源减排,重点抓好工业园区涉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降低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加强对石化、印刷、家具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行业环保监管。
2019年3月1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对科技服务保障大气污染防治作出规定。根据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从源头、生产过程及末端选用污染防治技术,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并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和持续达标及提升规划应当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适时进行评估、修订。
代表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贺泓:
改善空气质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举措。拥有清洁的空气,才能享有健康幸福美好的生活。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我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逐年下降,不断攀升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面临艰难的攻坚战。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细颗粒物进一步大幅减排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成本加大,瞄准关键污染物和关键污染源实现精准减排的要求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大气中臭氧浓度逐步升高,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成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紧迫而现实的任务。我们比以往更需要从源头创新大气污染防治理论、方法和技术,用科技支撑我国大气污染精准防治。对此,要加大投入,立足我国实际需要,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强细颗粒物、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加强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希望我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好服务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同时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大气污染精准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靠法治破解环保难题
“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最大公约数是法治”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