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5)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30 20:01:19
浏览

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分别超过40%和14%,缺劳力、缺技术的比例分别占到32.7%和31.1%, 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6%,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后将会越高,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挑战。

另外,贫困群众短期脱贫容易、长期稳定致富难度大的问题也很突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第二,从脱贫攻坚工作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直接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直接同人民群众打交道,暴露出来的作风和腐败问题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这些问题,我已经多次敲过警钟了,今天再敲敲“法槌”,希望引起大家高度警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会议多、填表多、检查多。有篇报道说,现在扶贫需要填写各种调查表、花名册、信息采集表、帮扶卡、走访记录等,驻村干部被各种报表弄得晕头转向。有个地方的精准扶贫档案资料包括贫困户入户资料、贫困户档案、村级档案、乡级资料4个部分,每1户要填写10份表格,村级档案有4类21种,乡级资料有4类25种,真可谓眼花缭乱!有些地方还规定,扶贫档案必须由第一书记亲笔填写,一式3份,均不得出错,不得涂改;如有变化,3份都得改,改一项数据就得折腾很长时间,耽误了真正的扶贫工作。有人就此给第一书记编了个顺口溜:“书记,书记,没时间扶贫,只剩书书、记记。”检查多也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一位县委书记反映,曾在一天内接待了国家、省里、部门、市里的4个检查组和调研组,应接不暇。媒体报道,有一个乡迎接各类扶贫检查团,仅打印费就花了10多万元。把这么多精力和资金花在应付检查上,实在不应该!考核评估也存在重形式偏向。一些考核评估只看资料全不全、表格填好没填好、老百姓能不能答上问题,对区域发展、政策落地、群众获得感等情况关注不够。贫困户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小孩,有些政策虽然宣讲多次,他们还是搞不清记不住,但第三方评估抽访时一次没答对或没答准,就认定干部工作没做到位,这让基层干部很委屈。

管理不精细、资金使用新老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部门调查研究不深入,指导工作脱离实际,政策不落实、不到位、不精准。有些地方精准识别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虽然经过几次识别,依然存在优亲厚友和识别不准等问题。有的在贫困识别时搞指标分配、优亲厚友,一些不符合建档立卡要求的人被划入贫困人口,而一些真正的贫困人口却没有建档立卡。有的地方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不顾实际,为搬而搬,对“搬到哪里去、搬后干什么、搬迁后收入哪里来”没有统筹谋划,缺乏通盘考虑。有的自行扩大搬迁标准,增加了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债务负担。有的地方垒大户堆盆景,搞“形象工程”。有的简单发钱发物、包办代替甚至强迫命令,有的用增加的扶贫资源搞缩小版大水漫灌。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一些地方虚报冒领、贪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乡村两级。一些地方扶贫项目规划不科学不合理,资金闲置浪费。一些地方资金使用不公开不透明,群众不知晓、难监督。扶贫领域的“苍蝇式”腐败,虽然可能是单个案件金额不大,但危害不可小视。“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