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决胜之年中国揭示必胜之姿(2)
“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广,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政策空间足,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完善宏观政策思路,不搞量化宽松,不搞“大水漫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宏观杠杆率等风险。
特殊时期有特殊举措: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
“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上是健康的,无论是总量性、结构性,还是数量型、价格型的政策工具,都有充足弹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
——制度优势足,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疫情发生后,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发放贴息贷款,不误农时抓春耕,不懈推进脱贫攻坚。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很快显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80%,铁路、机场、能源和外商投资项目基本复工,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随着复工复产率提高,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将加速恢复,率先复苏。中国经济复苏,对于世界经济具有非常正面的溢出效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说。
千年追寻,圆梦在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化共识为力量,以必胜之姿奋进,千年小康之梦必成现实。
(责编:杨光宇、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