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让群众参加监视(红船观澜·阻挡形式主义⑥)
形式主义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是它常常在隐匿蛰伏一段时间后换件“马甲”再度招摇过市,体现出问题的顽固性、复杂性。
治病要找病根,形式主义问题是与官僚主义如影随形的,原因复杂多样。有时候群众监督的缺乏也是导致形式主义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现实中,有些干部只考虑对上级负责,因此不注意解决实际矛盾而着力于掩盖矛盾、回避问题,只求表面光鲜而不顾实际效果,种种形式主义的现象由此而来。
基层干部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平常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因此对他们的评价,群众最有发言权。考察评价干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十分必要。有的地方在评价干部时只注重看材料、听汇报,这就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上级要完成督查考核任务,不得不依赖基层提供的资料和数据,而又难以对资料数据是否客观、全面反映了民意作出考核。用文件传达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就是因为这是低成本完成考核任务的现实方式。
哪里监督缺失,哪里的权力就可能被滥用。正是因为群众参与度不够,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人才有了空子可钻。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把秃山涂上绿漆,有的地方在建设新农村时把沿街的房屋外表粉刷一新而内里仍是破破烂烂,有的地方在“厕所革命”中仅仅安装马桶却不安装下水管道……这些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干部形象的形式主义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监督缺位造成的。
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升,群众自己最有发言权。在基层治理中,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就能更好地考核干部、评价干部。目前,有的地方在探索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欢迎群众监督,但这种监督还是停留在临时的一般性的层次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为制度化、法定化的常规之举。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治理形式主义,一方面要积极为基层减负,合理规划基层干部的权责,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群众监督,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正如中办《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所指出的,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落实中办通知要求,除掉形式主义病根,治标更要治本,要群策群力,形成长效机制。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6日 19 版)
(责编: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