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怀事丨让每一个角落都感觉到幸福的温情——人口较少民族在脱贫攻坚大潮中的奋进故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让每一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人口较少民族在脱贫攻坚大潮中的奋进故事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题:让每一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人口较少民族在脱贫攻坚大潮中的奋进故事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翟永冠、王炳坤
在宁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是一个大家庭,要携手并进。”
在脱贫攻坚的决战战场上,我国总人口在30万人以下的28个人口较少民族,包括珞巴族、独龙族、毛南族等,正在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以及勤劳的奋斗,坚实地向小康迈进。
翻越贫困的大山
走进距雅鲁藏布江不远的西嘎门巴村村民贡桑家,宅居的小楼充满民族特色,现代设施齐全,生活条件令人艳羡。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西嘎门巴村位于219国道旁,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必经此地。受益于精准扶贫、小康村建设等政策,当地翻新、新建住房,实现了自来水入户、人畜分离等,村民生活也迈上新台阶。
多年来,门巴族群众聚居地自然条件差,老百姓贫困程度深。但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门巴族的干部群众奋起直追,终于告别绝对贫困。
向着梦想的生活,就要坚决翻越贫困的大山。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搬迁户谭广田坐在新居门前,望着远处的深山,心中恍若隔世——住在山中不通路不通电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今年56岁的谭广田,守着大山过了大半辈子。而他91岁的父亲谭运日,在50多年前到乡里赶过一次街后,再也没下过山。
这代际相传的贫困,如同抬头就可见的大山,横亘在谭广田面前,阻挡着他迈向幸福的脚步。
幸运的是,精准扶贫来了。按照政策,谭运日可以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同时还有产业奖补、低保金、高龄补贴等一系列的政策叠加。
与贫困斗争了一辈子的父子俩,终于完成了从贫穷困苦到幸福生活的跨越。
不只是老谭,近年来,环江县累计帮助1880户毛南族贫困户实施危旧房改造,同时帮助2356名毛南族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逐步就业,彻底拔掉穷根。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直过民族”、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如今,独龙江全乡千余户独龙族群众全部住进了新房,草果、独龙蜂、独龙牛、独龙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遍地开花。
独龙江乡孔当村村民孔志强这两天正忙着田间除草,望着自家的草果地,他笑吟吟地预测,以前最高年收益7万元,“希望今年行情好,再多挣上几千元”。
在奋斗中绽放“幸福花”
推开客栈窗户,远眺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的“皇冠山”和“石月亮”景观就在眼前。“我们这里背靠高山、前临悬崖,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亚珍笑容满面地给客人介绍。
亚珍是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村民。老姆登村坐落于碧罗雪山半山腰的较缓坡地,是怒江大峡谷最理想的观景位置之一。
正因为如此,在怒族语言里,老姆登的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虽说寓意美好,可交通瓶颈与景区建设的滞后,让这里的怒族群众只能围着美景守清贫。
那时候,与亚珍一样着急的,还有怒江州各级干部。如何让怒江大峡谷这样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不再藏在“深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