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好政策群众得实惠(扶贫手记)
2018年4月,得知有时机到黄龙村驻村扶贫时,我很感动,同时又有点踌躇。本身已57岁了,不及年青人有想法,不知可否胜任。但又转念一想,身处下层多年,跟老黎民打交道是强项,退休之前咱也想抓紧时间为老黎民做点事,于是下定刻意,驻村扶贫!
大别山深处,地无三尺平。“出门便爬坡,吃粮靠肩驮。”黄龙村传播的民谣,让我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风餐露宿走访,摸清环境,穿坏两双胶靴。白日入户走访,晚上熬夜理思路。我专挑下雨天上门,农户都在家,省得打搅他们外出干活。驻村第一个月,我跑遍了全村17个村民组,记下所有贫困户根基环境和成长意向。
走访进程中,大伙儿反应:供水不正常,好天缺水,雨天水浑,有时还要担水吃。相识环境后,我立马接洽自来水公司,对吴冲、平地这两个会合供水点举办改革。改建进水口,增加过滤池。眼瞅着水质上来了,“吃水难”也办理了。
扶贫扶久远,要害看财富。我大白,没有好财富,成就难固定。团结黄龙村自然条件,我琢磨着适合种食用菌、四季豆等高山蔬菜。缺技能,我就上县城找农业农村局专家,办扶贫夜校,讲种植履历;没销路,就跑饭馆、进商超,促成相助,办理村民后顾之忧。如今,村里已形成龙头企业、相助社、能人大户发动,贫困户自种自养的带贫模式。
贫困户汪长勤试种的2亩金蝉菇卖不掉,老汪愁得吃不下饭。他种菇是我勉励的,销路我得认真。我和他挨家挨户找饭馆探询,卖掉金蝉菇2000斤。少了中间环节,价值平均每斤跨越近4元,还和城里大旅馆成立起恒久供给相助干系,此刻销路一点不成问题。
依托传统财富,群众脱贫不难,但要可一连,却有坚苦。黄龙村最好的资源就是绿水青山,成长村子旅游,就能斩断穷根。今朝,村两委正尽力将村里的黄龙谷打造成3A景区。我还动员群众将闲置衡宇改为民宿,今朝可容纳50人住宿。比及景区打造起来后,村民们能通过成长农家乐、民宿等实现可一连增收,村级集团经济有望打破40万元。
如今的黄龙村,不只修了文化广场,还建了生态小公园。乡亲们把村落照片发给在外打工的老乡看,他们都快认不得了。驻村帮扶两年多,我感觉到,作为扶贫干部,最重要的是把功德办妥,让好政策落地生根,让大伙儿真正获得实惠。
(本报记者游仪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07日 19 版)
(责编:马昌、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