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领域“预付费”之弊:过度金融化致平台频频爆雷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06 00:00:00
浏览

  记者冯樱子

  在教育公司爆雷之前,家长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被孩子的培训班割了韭菜。

  10月底,经营长达21年的老牌教育机构优胜教育被爆停运,同时出现学员无法退款等问题。据报道,仅北京校区就有上亿元应退学费。一周后,知名英语培训品牌芝麻街英语也有门店宣布停止营业。不完全统计,只北京市房山区一家门店就涉及学员300余名,待退费金额达500多万元。

  事件一出,教育培训领域“预付费经营模式”又被推倒了风口浪尖。

  近些年,随着大量资金进入教育培训赛道,该行业内创业公司数量一度暴涨,泡沫快速增加,竞争加剧。在此环境下,教育培训机构都动起了“金融化”的脑筋,用预付款增加现金流,以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本并迅速实现扩张。不仅如此,一些教育平台还推出了“教育贷”,以降低用户决策门槛,提高销售转化率。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春泉认为,教育培训行业预付费的商业风险很大。“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把发行预付卡作为了融资手段。”

  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场地、人力、流量成本日益飞涨,如果盈利能力不足以支付当期成本,教育培训机构现金流就会顷刻断裂。正如新东方集团创始人俞敏洪曾说的:“这个领域一爆雷就是大雷。”

  教培机构金融化

  “去年底交的11700元,承诺上48节课,目前一节课还没上过机构就倒闭了。”某体能培训机构学员家长表示。

  “签订了2年合同,一次性预付了15600元,课程还没过半平台跑路了。剩下的课时不知如何处理。”某一对一教育培训机构家长说。

  近两年,教育培训机构“爆雷”事件频发。2019年至今,仅媒体曝光的已破产或跑路的教育培训机构就超10家,涉及K12、留学、早幼教等多个赛道,其中不乏成立多年、规模较大的知名机构。

  而教育培训机构破产遗留的最大问题就是学员无处讨要的巨额预付款。新东方集团创始人俞敏洪曾爆料,目前教育培训机构预付款的数量越来越大,有的已经大到了几十亿规模,最小的也有几千万规模。

  2018年10月,“理优1对1”被爆资金链断裂。据不完全统计,超6千学员的数千万学费无法退换。曾有学生家长称,大部分家庭预付课时费都在4000以上,还有家庭一次缴了9万多的学费。一年后,老牌英语机构“韦博英语”关店,涉及近万名学员、超亿元资金。

  今年10月底,经营历史长达21年的老牌教育机构优胜教育陷入困境,仅北京校区应退学费就达上亿元。此消息一出,“预付款”这一行业问题又一次被推上舆论高点。

  目前,教育培训行业普遍采用预收费用模式,即先交学费后上课,且需要一次性缴纳未来一段时间的费用。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国资国企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王栋曾对媒体表示,为了长期锁定一定规模的固定消费人群,尽快收回前期投入,许多商家都会极力推广预付款消费,并根据预付金额的高低,以超低的折扣吸引消费者。

  尤其在少儿培训领域,很多家长因为考虑“多优惠”、“怕涨价”等因素,会一次性提前交纳较多费用,基本以年为单位,动辄上万元。

  不仅如此,为了降低用户决策门槛,提高销售转化率,教育机构还推出了“教育贷”。教育贷也叫教育分期,是一些有培训资质机构为学员开展学费分期支付的一种缴费模式。

  教育贷在2016—2018年曾盛极一时,资金方主要包括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如VIPKID与招联消费金融、度小满金融等展开合作,沪江网校可以通过优学宝、京东白条进行分期付款等。

  在用户报课时,销售人员往往会以分期付款为诱饵进行劝说,一旦签订合同,学员需要每月按时还款给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会将贷款一次性打给教育培训机构。

  韦博英语爆雷让教育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去年10月,20年老牌教育机构韦博英语突然大量关店。10月12日,韦博英语创始人高卫宇发文称,公司由于经营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原本既定的融资计划不断被推迟。

  公司倒闭学员不能上课,学费退不回,但背负教育贷的学员仍需还款。更有学员质疑,自己是在不知情时开通了教育贷。

  某学员曾在2018年5月报名的韦博英语课程,总价23900元,分期两年。他表示:“我那时候还是在校大学生,没办理过分期,课程顾问直接拿着我的手机、身份证操作的,全程不到5分钟。他还让我绑定了一张银行卡,每个月打钱到卡里,说是分期学费给韦博账户,我看到每个月还款界面有韦博线上字样,也没想太多,出了事之后我才知道这是所谓的贷款。”

  脆弱的现金流

  利用金融手段来增益实体业务、提高资本效率,在很多行业内普遍存在。而目前教育培训行业竞争激烈,场地、人力成本日益飞涨,如果盈利能力不足以支付当期成本,现金流就会顷刻断裂。

  有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说,教育培训机构收取学员预付费后,本应分期确认收入和利润。但很多企业拿到资金后开始盲目扩张,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新校区和营销上,以获得更多学员。预付费相当于教育培训机构有了用户的资金杠杆。这让教育培训机构陷入了“现金流陷阱”里。

  “已经有教育公司,而且是老牌的教育公司,为了在竞争中间不断的发展,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不计后果的投入,包括在营销上的投入,在系统上的投入,在开教学点上的投入,导致最后把资本的钱花完了,又直接把老百姓的预收款花完,之后关门大吉跑路。”俞洪敏说道。

  事实上,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此后,多地发布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规范教育培训市场。

  然而,办法并没有很好地落实,与此同时,这些规定并不约束金融机构,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借贷预付方式正好可以规避监管,打擦边球。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提出,传统的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强调教育培训机构要有合法的资质,这是突出前置审批,而在机构有合法的资质后,却缺乏过程性监管,部分有合法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有违规经营行为,而监管往往在机构出大问题后才“后知后觉”。

  如今,预付款已经成为教育培训机构吸纳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业内普遍认为,这种“预付费经营模式”加重资金链断裂风险。俞敏洪曾提醒:“这个领域一爆雷就是大雷。”

  前期,由于资本的进入,教育培训机构的风险被隐藏起来。俞敏洪曾说,教育是很长期的风口,行业内的投资没断过。在前期教育平台的一些问题往往被资本“挡住了”。但如果没有正常的商业模式,又拿不到后续投资,企业就会面临资金断流,此时预付款已经没有了。

  此外,这种消费模式还使得消费者被长期“捆绑”,并承担较高的合同履行风险,让原本就弱势的消费者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有数据统计,在教育培训合同纠纷中,90%以上都涉及预付费情况。大部分消费者后期会遇到退费难等问题。

  某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法律上来说,预付式消费卡属于有价证券,持有者有权转让、质押或由他人继承,因此商家不允许预付式消费卡转让或由他人使用的条款并不合法。但在具体的商业活动中,即便经营者承诺可以转让预付式消费卡,也在具体的办理中设置诸多门槛和繁琐的程序,让转让者因不符合条件或程序繁琐而放弃转让。

  资本狂欢后遗症初现?

  除了一些不正规机构带来的风险,教育培训行业问题频出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助推。近些年,教育培训赛道已然成为VC/PE投资的重要领域。

  数据显示,2019年,教育培训行业股权投融资数量达到300起以上;融资金额约199亿人民币。2020年上半年,教育行业共发生113起投融资事件,除去未披露的金额部分,共计总额已达176.575亿元。

  巨大规模的资金融入教育培训领域,导致行业内创业公司数量一度暴涨,泡沫快速增加,行业呈现无序竞争状态。

  “太多资本进入教育培训领域会让这个行业变得更不好。”某教育机构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直言:“资本会逼着企业往前走。我们原本过得好好的,不打算扩招也不打广告,主要靠口碑和转介绍招一批学员。但资本进入之后,就会逼着我们往前走,逼着我们扩张。对手们都在打广告,我们就被迫也要打广告。行业内玩家越来越多,广告价格上涨,流量越来越贵,机构成本增加,导致这个行业无序发展。”

  目前,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获客成本较高问题。“我们获客成本平均7000到1万块一个人,但客单价平均只有1万,很难盈利。市场有需求、有痛点,但过度烧钱和过度利用资本扩张反而让行业变坏了。”上述教育机构负责人表述。

  在激烈的竞争下,教育培训机构都在动“金融化”的脑筋,用预付款增加现金流,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本。刘春泉认为,虽然在线教育培训行业预付费与预付款消费有一定道理,但其中商业风险很大。“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把发行预付卡作为融资手段。”

  实际上,在很多行业内,先做大规模再获取垄断或寡头市场的利润符合商业逻辑。资本也在很多领域印证了这一理论。例如美团、滴滴等都是资本助推下,快速实现规模化而成就的商业奇迹。在很多模式创新的领域,慢半拍的公司会很快被淘汰出局。

  但教育是个慢行业,从来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The ONE集团联合创始人何雨莎表示:“在其他互联网行业,规模效应也许能带来巨大的增速,可能烧钱能烧出一个独角兽,但教育行业不是这样。学员更多,需要的服务也更多,随着规模扩大,亏1块钱可能变成了亏10块钱,核心还是看企业怎么花钱、怎么执行,在公司很小的时候,账就要算清楚。”

  “部分企业在单位经济模型没有跑通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扩张,是导致爆雷的根本原因。”何雨莎曾说。

  此外,疫情也加重了对教培行业的打击,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报告显示,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超过90%的机构表示存在大的影响,目前机构经营存在部分困难或严重困难。

  有数据显示,从2月1日至6月16日,全国线下培训机构注销企业数量为18885家,相当于平均每天近百家线下教培机构注销。

  与此同时,在下行周期、市场资本荒的环境中,VC/PE投资更加谨慎,资本开始向头部聚集。根据IT桔子统计,今年第三季度,融资过5亿元的项目有5个,合计融资金额达到114亿元,占三季度教育行业融资总额的80%。这已经充分反映了“二八定律”——不到20%的头部教育企业获得了一级市场上80%的融资。

  这导致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出现资金问题且无人接盘。曾经被资本抗住的风险,在没有资金的支撑下,会逐渐显露出来。以此来看,对于教育行业而言,资本堆出来的规模化其实是一条很大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