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不是“炫技”的手段,要为时代发展服务(下)
随着数据内容行业的飞速发展,其所应用的领域已不再局限于研究、新闻等行业。良好的数据洞察力和数据理解力将成为各行业人才的必备技能。“数据内容创作未来将走向何方?5G技术应用将给数据内容产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什么开设“互联网产品经理”硕士项目?
本期节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做客新浪演播室,与新浪新闻、封面新闻畅谈数据内容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以下为访谈实录:
优质数据内容的三要素:客观的数据、结构性与可视化表达
请您用两三句话来定义数据内容?
喻国明教授:数据内容就是以数据为基本要素,数据算法作为表达支撑,来解决一些专业问题的内容。
您认为优质数据内容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喻国明教授:优质数据内容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征,第一,以客观数据作为支撑。客观性是数据内容最为明显的特征,它跟一般记者访谈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现实作为支撑。
第二,数据的结构性,就像所谓的“盲人摸象”,要想有整体认知,数据是最为准确和结构性的表达方式。
第三,可视化的表达,如果用干巴巴的方式来展示数据,普通人是无法认知的,而可视化技术是接通抽象与具象,数据和人的认知之间有效的表达形式。
您认为,数据内容的可视化和传统的图文表达有何差异?
喻国明教授:数据在表达时,也用图文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它是基于数据结构性、精确性、客观性的特点进行的,与一般的图配文不同的是数据内容用感性的理性,可掌握的方式来表达数据中最为重要的信息。
您认为数据内容发展有哪些难点?
喻国明教授:现在,数据内容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数据本身不具有具象性,故事性的特征,所以人们在解读和接受数据新闻时,面临着一定的障碍,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解决手段和方法,比如说,可视化技术把抽象转化为具象,把理性转化为感性,减少文本差异和“文化折扣”。
大小数据结合:小数据解决结构问题 大数据解决细节问题
在分析网络舆情方面,大数据能否替代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
喻国明教授:其实这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把他们结合在一起,是技术发展的方向。
传统的结构性的小数据,在认识社会结构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它有两个缺点,第一,它是一次性的、不连续的、断面的呈现;第二,它在表达社会事务时的像素颗粒比较粗,未能够对社会细节进行描绘。
而大数据是实时的、海量的、多维的,所以它在呈现社会舆情时,能够有立体化的表达,海量的数据能够对某一重点进行详尽地描述。当然,大数据也有自身的不足,第一,它是海量的数据,如果我们不能全部抓取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很难说它是结构性的、有代表性的数据。
传统的“小数据”调查结果跟“大数据”调查结果结合在一起的话,小数据能够解决结构性问题,大数据能够解决细节性问题。
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
未来,大数据在内容产业应用上会以怎样的形态出现?
喻国明教授:过去,我们满足的是人们共性的、标准化的、规模化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把社会供应和社会需求匹配起来,它满足的是“长尾需求”和小微需求。如果我们能够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有效的计算匹配的话,我们就能够满足个性化、分众化的需求。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应该成为商品、服务和内容的标准配置。如果没有大数据作为标准配置,产品、内容、服务的价值实现就会遇到巨大的困难。21世纪是一个“数据霸权”的时代,数据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
5G时代的到来,会给数据内容产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喻国明教授:第一,5G将使VR等逐渐成为普遍应用的技术,而VR等技术的应用将使数据可视化变得更丰富,从而进一步缩小人们与数据内容之间的距离。
第二,5G技术将带来全时在线和万物互联。未来传感器无所不在,数据也无所不在。海量数据一旦涌现出来,相关的资源匹配和服务匹配就变得容易了,智能化的生活、生产创造和社会协同就成为一种可能。当数据无所不在的时候,它还会形成一系列内容产品,比如说机器新闻写作,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新闻机器人也能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
未来还有很多基于数据的内容产品,其中最值得学界和业界期待的一类是社交机器人。基于数据,社交机器人能够做好市场需求和内容之间的匹配。
还有一类是深度合成。通过对声音、形象、动作的学习,它能够虚拟出人的模样,几乎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很多学术界或实践界的人看到深度伪造的产品,认为它造成了相应的社会麻烦,但是事实上,它还能够形成很多正面的产品,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深度合成来生成一个虚拟主播,虚拟主播能够一秒升级,永不犯错。在数据和算法的支撑之下,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运作都将得到改变。
“学新媒体要到新街口”正成为北师大新传院的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有哪些数据内容相关的课程?
喻国明教授:我们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是一个后发的新闻传播学院。1994年,我们跟光明日报共建成立学院。对于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而言,如果想要在短期内全面地赶超国内一流的新闻院系,是很难做到的。
如果谁能够对互联网有更多的认识能力、解释能力、把握能力,谁在学科方面就是执牛耳者。今天最具影响力的媒介就是互联网,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很注重对新媒体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学金融要到五道口,学新媒体要到新街口”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在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互联网发展研究方面,我们在全国的新闻院系中还是靠前的,并且是比较有特点的。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运用量化方法以及现代传媒技术,比如说深度学习。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既有完整深厚的理论背景,也有能拿得出手的实操能力。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开设了全国首个“互联网产品经理”专业硕士项目,但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比如说,新闻传播学院能不能培养出来产品经理?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喻国明教授:过去,我们把传播学理解为对于内容的处理,但现在,互联网不仅仅是内容传播的工具,它还是架构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平台。最近10年,尤其是最近5年,我们发现媒介化正在社会生活中渐次展开,表现出巨大的改造力量。媒介化就是用媒介的规则、机制、原理、逻辑,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造。
传播学日益成为社会生活和实践的指导性学科,在社会重构过程中,传播知识和模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做传播研究的人来说,我们应该用超前的传播的理念去设计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在这基础之上,我们开设“互联网产品经理”项目,我们觉得这与传播在未来社会生活当中的作用是相匹配的,在这方面,我们有理由,有可能做出相应的贡献。此外,我们掌握着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这将有助于产品经理进行用户洞察。
数据不是炫技的手段,要为时代发展服务
请为未来的数据内容生产者提出一些期望?
喻国明教授:数据内容有很多技术性的特征,但是技术性并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我们心中要有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单,我们掌握的数据技术,应该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服务。当数据成为一门科学,我们尤其要强调这一点,数据是为时代发展服务的,它不是个人炫技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