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战时机制:“两全”“两封” 全城搜索大纪实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12 00:00:00
浏览

  抗击新冠疫情战斗到今天,海外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带来的病毒再一次被发现。这次发现地是天津!

  面对疫情防控出现的新情况,9日上午,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会议明确,“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保持高度警醒警觉”,五条防控工作具体要求出台,天津战时机制面对海外输入偶发疫情被赋予新的内容。

  随即“两全”“两封”防控措施启动,坚决切断病毒传播渠道。

  “两全”:进口冷冻货品核酸检测全覆盖、相关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全覆盖。

  “两封”:凡是出现冷冻货品核酸检测异常问题的场所一律实行整体封控、凡是出现问题的冷冻货品一律封存处置。

  冷链告急

  11月8日凌晨2时许,市防控指挥部发布消息“经排查,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海联冷库一份环境样本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一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阳性,已被送往定点医院治疗。”

  冷链,又是冷链。

  从北京开始到大连、青岛,再到天津,最近一段时间,每一次新病毒的出现,都与进口冷链产品关系密切。

  11月8日下午,在第150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委副主任郑建军表示,涉及到的冷链产品病毒分别是在德国进口的猪前肘以及印度进口的带鱼包装上发现。

  作为港口城市,冷链产品经由天津港进口,再转运到其他省市是长期形成的产业分工。天津口岸是全国冷链食品重要进口口岸,进口冻肉占全国肉类进口量的近1/3,今年1-9月份,仅进口冻品就达到217.6万吨,同比增长了38.2%。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位置越前,越要严格。绝不把隐患传导给下一个环节!绝不能让疫情扩展!

  “兜紧兜牢疫情防控网络,坚决切断病毒传播渠道”。为了将冷链产品外包装携带病毒引发的疫情消灭在初始,一场以“两全”“两封”为核心的战斗在天津有序打响。 

  源头封堵

  随着冷链进入天津的新冠病毒,登陆地点在滨海新区。敌人在哪里,“两全”“两封”的第一枪也从哪里打响。

  “坚决从源头上堵住病毒”,天津海关严格监管要求,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监测和消毒作业。统筹全关力量,全关区抽调人员,充实一线查验和实验室检测力量,实行一线人员、现场海关7天无休工作制,业务量突增时连夜工作,确保取样后24小时之内完成检测。

  “干则必成、战则必胜”,滨海新区立下了军令状。

  11月10日,泰达行(天津)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登记、封存、样品采集、排查等工作。该企业冷库面积约20000多平方米,汉沽街出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第一时间就对这里进行了封存。

  灯火通明,是这几天滨海新区疾控中心最显著的标志。

  新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工作人员焦玲艳介绍,自汉沽街道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以来,新区疾控中心严格落实新区防控要求,严格按照时限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对密接、次密接人员进行排查防控;同时,相关部门直接追踪阳性货物来源、流向,对相关物品、环境整体封控,新区争分夺秒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10日下午3点,滨海新区西中环与欣嘉园北路交口,滨海新区疾控中心应急小组李京正在对一辆冷链物流车上的一名司机和两名装卸工进行信息登记,与此同时,她的同事王金霞迅速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并在采样试管上贴好标签。

  下午5点,滨海新区东疆路的一家农贸市场后身,滨海新区蓝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辖区冷库储存的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及相关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包装盒、食品袋表面,甚至叉车的把手等,都是她们重点关注的部位。工作人员李雯雪穿着三层防护服,护目镜上蒙了一层厚厚的哈气,几乎每三分钟,她就要弯一次腰,或者干脆蹲下进行采集。

  这个时间,气温已经逐渐变低,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还会觉得闷热。“像我们上一批人员,是凌晨1点多钟才回去。我现在主要是热,太闷了。”

  蓝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尹峰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对辖区5家进口生鲜企业的从业人员采集了咽拭子,并对相关物体和环境标本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没有遗漏。

  记者了解到,11月9日当晚,滨海新区即启动对汉沽街全员核酸检测。经过昼夜奋战,对实际居住人口、暂住人口以及工作人员共计6.5万余人进行了核酸检测。11日凌晨,得到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此时,距离宣布汉沽街升级为中风险地区24小时。

  “极地科考”

  在包装箱上检测出新冠病毒的带鱼,来自印度,批号0J08,新港海关经检验合格后报关进口,该批货物共计2600件,临时存储的冷库位于东丽区,正是这批带鱼,让东丽的疫情防控之弦再次绷到最紧。

  记录显示,2020年11月3日,该批货物直接进入东丽区鑫汇洋冷库院内,后货物流向山西太原等三个地区,共计2400件。

  剩余200件存于鑫汇洋冷库,目前为封存状态。属地疾控部门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批货物未流入天津市场销售。

  11月7日,得知病毒在冷链产品外包装上被发现后,一场现场协调会在东丽区连夜召开,这场会议开到了第二天凌晨4点半。对接下来一系列任务进行了细致部署,各单位认领任务后便火速展开行动。

  第二天早上6点半,现场指挥部前移到了金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距离鑫汇洋冷库仅有几百米。

  “有效判定需要管控的人和物,划定一个大圈,圈内要严格管控,不得有遗漏。同时,仔细排查和开展核酸检测。11月3日至今,不论人和物,只要是跟涉事货品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都要追踪并管控,密切追踪在划定区域外的相关人、物和车辆。此外,要做好人员隔离和环境、物品的消杀工作,扩大人群和物品采样送检工作,做好流调判定密接者和密接的密接者的集中隔离工作。”检测定下了基调。

  “仅一座冷库我们当天就采集到452份人员采样、817份冷冻货物采样,采样随时送往东丽区疾控中心及东丽医院进行检测。”东丽区卫健委副主任王恩俊介绍。

  冷库采样比起日常采样要困难得多,冷库里的温度常年恒温,保持在-18℃低温运行,有些冷库温度甚至更低。在墙壁上满是冰坨的环境下采样,就像在极地科考一样,考验着采样人员的耐力和毅力。

  冷库有多大?仅鑫汇洋冷库就有64个库间。

  冷库存货有多少?40000、20000、4000、4000、4000,单位是吨。

  东丽区此次需要采样的冷库有5个,加起来总库存大约在72000吨,如果用载重10吨的冷藏车来运,需要7200辆。

  东丽区新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琨是采样组的负责人,他带领着队员们进入不同的冷库采集样本。“要对冷冻食品外包装各个立面、内部物品都要采集到,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就是考验韧劲的时候。”

  对物品的采样不像对人的采样,它们没有名字,只能在采样过程中进行精准定位。“我们要给这几万吨的商品逐一‘起名字’,确保一旦查出了问题,能够精准地锁定是哪一件商品出了问题。”

  防护服、防护眼镜,是检测人员必须的装备,穿着它们在冷库检测有额外的麻烦。

  裹上防护服,内外温差巨大,面屏内一层水汽,面屏外一层冰碴,防护手套冻得僵硬。

  7:30第一批队员进入,直至深夜23时最后一批队员撤出,每天工作时长近16小时,就这样他们只用了48个小时对东丽全区5座冷库全面无死角地排查一遍。至11月10日上午9:30,该冷库采样工作结束。

  与此同时,东丽区疾控中心对鑫汇洋冷库外部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终末消杀。

  “战时状态依旧,双战双赢任务艰巨,我们将时刻保持如履薄冰、见叶知秋的责任感使命感。”东丽区卫健委副主任王恩俊表示。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进口冷链货品冷库和从业人员核酸检测“两全”部署,东丽区做好地毯式排查,除去对5家大型冷库和一家肉联厂进行核酸检测外,还把全区95家冷链关联商家全部纳入此次核酸检测范围,目前已经全面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上述两项核酸检测共计采集样本11381个(均为阴性),坚决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检必检、不留死角。

  “黄金窗口期”

  第一时间进行检测,是各区对冷链产品检测的共同选择。

  11月8日开始,南开区疾控中心将区内12个街道分成12个组,2人一组,对区内涉及进口冷冻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商铺、电商、有冷库的餐馆等149家企业(包括43个冷库和106个店铺)的从业人员以及环境和物品进行采样,共采集了5652份样本。

  南开区最大的受检地是第二冷冻食品厂,里面既有几个万吨级的大冷库,也有一些销售门市部,是此次南开区检测的主战场。

  南开区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柳光斌和同事们在那整整采集了一天。所有涉及到的相关人员一个不漏全部进行采样。同时,企业的冰箱、冷库、冷柜、侧壁外壁、门把手、下水道、案板刀具、通风口、外包装、运输车辆的相应部位全部进行了环境采样。

  截至11月10日,南开区已经对冷链从业人员和冷冻货品,实现核酸检测“两个全覆盖”。柳光斌介绍,“经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商务局推送,中心共接到含进口冷链食品相关点位132个,此外,还在采样摸排中。自排查出含进口冷链食品相关点位17个,共计149个点位,其中店铺106个,冷库43个,共采集包括人员样本、食品样本、外环境样本等样本5652份,经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此前,南开区密云菜市场、天佑城购物中心、“和事发”水产品经营部三个场所曾检测出弱阳性而临时关闭,经过进一步检测核实,均为阴性重新开放恢复营业。

  在津南区,天津金福临海产冷库总容量达到4万5千吨,共有商户359户,其中涉及进口冷链食品的有55户。从8日下午开始,津南区市场监管局紧急要求市场暂停经营,对市场内进口冷链食品经营者开展摸底排查。同时配合津南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对从业人员、库存货品,以及市场环境开展核酸检测。

  在该冷库和其他地方一样,检测有着规范操作标准和程序。首先,测包装箱外表面,然后再测里边的内包装,打开包装是里边的食品,再表面擦拭,之后放在试管里,统一送给疾控中心。

  加拿大进口的猪肾,检测!美国进口的猪肉,检测!德国的猪肘,检测……所有进口冷链产品都要检测,不留一个死角。

  在河北区,各部门密切配合,针对16个进口冷链食品冷库和26户销售单位共计采样1461份,其中:从业人员211人,食品770份,环境采样480份,对进口冷冻货物、相关从业人员核酸检测,确保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在红桥区,检测人员全部24小时在岗,严格按照时限完成进口冷冻货品核酸检测和相关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全覆盖。红桥区邵公庄街市场监管所所长陈颖介绍,“在检查中我们着重查看进口冷链食品公示追溯码,并现场扫描二维码核对其进口国、产品批次等信息。不符合规定的立即责令下架整改,确保不合格产品不经营、不采购、不销售、不使用。同时,督促企业全面做好环境清洁消杀等。”

  在宁河区,各部门联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在宁河区最大的超市家乐超市,记者看到,这里对所有冷链从业人员、商品建立台账,所有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每天每人两次体温检测,所有冷链产品从进到销都做好防护。

  在河东区,辖区21家进口冷链食品经营者已全部完成平台登记工作,共填报商品234种。辖区21家经营户、111名接触人员全部完成了核酸检测任务,结果均为阴性。

  “检测结果阴性”“检测结果阴性”,在河西区,在北辰区,在蓟州区,在宝坻区……在天津11966.4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随着“两全”“两封”的逐渐推进,检测结果正一个个传来。

  抓住黄金窗口期,全覆盖检测,不放过一个可疑之点,发现阳性,立即处理!

  11月11日17时,静海区排查发现台头镇杰群水产批发店1份进口大比目鱼外包装涂抹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第一时间,静海区对涉疫水产批发店进行封控。相关人员59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相关物品和环境样本88件进行了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经溯源,该批货物来自津南区金福临冷冻批发市场张安利水产经营部。12日晨,津南区采集涉疫张安利水产经营部贮存在津鑫永利冷库(与金福临在同一大院)进口大比目鱼的外包装、内包装及食品表面涂抹样本,进行混合检测,其中1份结果为阳性,其余511份均为阴性。

  目前,该市场已被封控。经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判定4名暴露人员,均已实施集中隔离,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下一步,按照“两个全覆盖”的目标,将继续做好检测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又开门了

  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市民的支持和协助对于“两全”“两封”的成功至关重要。

  “经我们组织专家分析研判,认为这起疫情是整体可控的,还请广大群众安心、不要恐慌,同时,建议大家还要继续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非必要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科学佩戴口罩。”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二级巡视员何鹏在8日的发布会上表示。

  和平区绿地超市天津世纪都会店,地处核心商圈,店里主营的就是进口食品,其冷冻食品中国产和进口的比例基本上各占一半,每天来采购进口冻品肉类和水产的顾客络绎不绝。

  除了对所有上架冷链商品做到有据可查,该店对接触冷冻进口商品的人员每天上岗前签到测温,将人员信息进行报备,并至少接受了两轮以上的咽拭子检测,确保人员健康状况良好。

  和平区市场监管局五大道市场监管所所长董芃介绍,检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所有人的支持。“该超市有137个冷冻食品的品类,我们逐一完成了人员统计和产品溯源检查。”“这些天检查下来,商户非常支持和配合,商户们都觉得这样做为大家好,让商户和消费者都放心。”

  经历短暂封闭后,南开区密云菜市场恢复正常开门营业。该菜市场覆盖周边7个小区,3万多居民,很多前来购物的都是老顾客,进场顾客主动出示健康码,并测量体温,购物间隔保持1.5米。

  “又开门了,又消毒了,我们一看挺放心的,门口购物,挺全的也方便。”11日下午,一位买了熟食酱货的市民表示。

  “保持警惕做好防护,以平常心对待。”一位市民对记者说的这句话,也是更多人的心声。

  天津日报记者陈忠权 杜洋洋 王音 何会文

  廖晨霞 宋德松 孟兴 苏晓梅 马晓冬

  今晚报记者 伊健 王绍芳 岳珊 刘超 史莺

  天津广播记者 孙昭荣 刘克琦 孙博

  津云新闻记者 彭俊勇 吴宏 董立景 霍艳华

  摄影 马成 蒲永河

点击进入专题:聚焦天津新冠疫情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