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特别国债项目偿债有风险?财政部:不会有债务违约
陈益刊
今年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政府使用,一些地方将这笔资金投入收益少甚至没有收益的民生项目,市场担心未来地方偿债存在风险,部分抗疫特别国债会不会形成债务违约?
11月12日,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和减税降费工作进展及成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正面回应了这一担忧。他表示,抗疫特别国债为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债,最终由中央财政统一偿还,抗疫特别国债风险等级最低,不会形成债务违约。
为了支持地方抗击疫情,落实“六保”任务,今年中央财政发行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将这笔巨额资金全部转给市县基层政府使用。为了减轻地方偿债压力,这笔1万亿元特别国债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3000亿元本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另外7000亿元本金则有地方承担。
这笔7000亿元本金对应着10年期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自2025年起5年内偿还完毕,这意味着2025年至2029年市县基层政府需要每年偿还1400亿元特别国债本金。
地方将这笔7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投入两类项目:一类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领域,有些项目具备一定收益,但收益较少;另一类是抗疫相关支出,比如减免房租补贴、重点企业贷款贴息、援企稳岗补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等,这类支出没有收益。
此前一些地方官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抗疫特别国债强调项目融资与收益自求平衡,但实践中一些抗疫特别国债投向的民生项目收益少,甚至没有收益,后续偿债支出可能没法落实,最终仍要靠地方财政埋单。
为了避免抗疫特别国债偿债风险,财政部在制度设计上有所安排,比如前述中央财政承担了全部利息和部分本金偿还责任。
许宏才介绍,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分配时考虑了各地方财力状况。根据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办法,资金按照因素法分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方财力状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方能够到期偿还。从分省的情况看,各省份还本金额和它的财力水平大体上是相协调的。
另外,由于抗疫特别国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账目,一般来说偿债来源主要是项目专项收入及以土地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但为了避免偿债风险,财政部允许地方统筹安排还款来源。
许宏才表示,抗疫特别国债除了用于有一定收益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外,也可以用于抗疫相关支出、地方“三保”等经常性支出,以及防汛救灾支出。为与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相匹配,保障地方足额筹集还本资金,允许地方在项目收益之外,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各类财力进行偿还。也就是说,对于收益较低的个别项目,地方可以统筹其他方面资金予以偿还。
尽管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由地方使用,但由于发行主体是中央财政,因此最终偿债主体也是中央财政。
目前一些省份已经发文,明确要求分配到市县使用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本金,由市县财政承担偿还责任。抗疫特别国债还本资金通过政府性基金预算上解省级财政,由省级财政上解中央财政。对不能按时还本的地区,省级财政在办理省与市县年终结算时扣回相应资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曾告诉第一财经,必须强化特别国债项目绩效监管,积极防范显性债务的增加,必要时重新调整规划用款项目,及时采取对原有项目“止损”措施,减轻地方财政未来偿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