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克:建立韧性的基础设施平均投资一块钱可获利4美元
11月11日至15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在深圳举行。本届高交会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总展览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有3000多家海内外展商、近万个项目参展,各项活动将超过140场。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龚克出席并演讲。
龚克表示,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每一年造成发电和输电设备的损失达到180亿美元,每年造成家庭和企业的直接损失是3000亿美元,造成人员的直接损失是900亿美元,所以它的基础设施破坏以后代价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建立韧性的基础设施,带来的好处将是什么?韧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预期在未来的若干年内能够获利4200亿美元,平均一块钱的投资可以获得4个美元的获利,主要是通过减少损失。
以下为演讲实录:
龚克:各位专家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下午好,因为这一节主题叫做民用太空经济和民用航天,我选了运用和发展地理空间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这几年我服务于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我们这个联合会是由一百多家世界各国的工程组织,代表我们中国的是中国科协参加这个组织,我们这个组织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配合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最后想到这么一个题目。因为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在全球特别是现在国际关系不好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各国最大的公约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环境保护,是定义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上的可持续发展,围绕着中心的课题是什么?是要在实现人类福祉的时候要控制它的自然代价,有17个目标,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就是要在2030年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今年7月份关于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上,我们联合会和联合国的空间全球空间信息管理委员会以及地理空间技术的工业理事会,我们共同发布一个白皮书,叫做韧性基础设施,地理空间与建筑信息联合模型,在这个里面我们就提出要推动运用地理空间技术聚焦于可持续发展。因为现在地理空间技术一般被认为是未来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若干技术之一,甚至是主要的一门技术。在白皮书里面;韧性的基础设施我们认为是一种能力,就是以及时有效的方式,使得固定资产被灾害造成的迫害,进行抵御,吸收容忍和复原的能力,包括对于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的防护和恢复能力,韧性是指这样的一种能力。
为什么迫切需要韧性的基础设施?右边最上面是列出来若干种自然的灾害,这些自然的灾害通过对基础设施的用电、用水、通信、交通运输的破坏,使得人员和 资产、经济、生活运行受到伤害。作为基础设施破坏由于自然的灾害也由于城市里面的过渡拥挤也会造成这样的问题,损失以后造成的代价有多大?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每一年造成发电和输电设备的损失达到180亿美元,每年造成家庭和企业的直接损失是3000亿美元,造成人员的直接损失是900亿美元,所以它的基础设施破坏以后代价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建立韧性的基础设施,带来的好处将是什么?韧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预期在未来的若干年内能够获利4200亿美元,平均一块钱的投资可以获得4个美元的获利,主要是通过减少损失。这是说到基础设施韧性的必要性。要建立韧性的基础设施光有意愿是不行的,需要技术的支撑。用于韧性基础设施的新兴技术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右边第四次工业革命提出来一系列的新兴技术,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带动的,但是不限于信息技术的一场多方面突破的新的工业革命,这里面包括云计算、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定位服务的技术等等,但是其中很多技术都可以用于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认为工业4.0的相关新兴技术是推进可持续和韧性基础设施的革命技术力量,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这些技术来指导韧性发展和应对气侯变化,为当地的政府赋能使其将当地的数据和空间数据集成起来,用于规划基础设施以及建设重点。这些技术对于理解基础设施在灾害中的脆弱性以及做好应对的准备,起着综合性的作用。非常重要的是建立起关于基础设施可能在自然灾害下造成损害的预测模型,从而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我们的韧性基础设施。
我们这份白皮书提出来的方案是将空间获得的基础设施获得的这些信息和地面结合起来,有一本书更新了一版,上面一版是1996年给了一个50页的单子,全球发射不完全统计的各种卫星,一共有1003颗,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人类已经掌握了一个相对比较强大的空间的具体观测能力,加上地面的观察,我们就有可能实现一个把空间大尺度的对立观察和每个建筑,我们现在建筑建立起一个建筑信息模型把它结合起来,这样的建筑信息模型在极端的情况下可以保持物理基础设施的结构完整性,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第一个目的。二是给出智慧规划和智慧建造的策略,把它的协议规程。三是为城市基础设施及其寿命的延长来提供一个模型,同时提供空间三维的模型帮助改进设计施工和延长使用寿命以解决可持续和韧性问题。我们知道一个基础设施建设它的核心是规划、设计、运维和建造,围绕它的外面一圈是和建筑信息模型有关的相关过程,比如说归档等等,在外面一行是我们从卫星,通过遥感、雷达、激光、微波各种手段获得信息,在白皮书里面我们给出若干的应用实例,我记得我们给出大概9个例子,比如说在自然灾害城市韧性问题,这是在墨西哥实行的一个案例,它实施目标是建立起聚焦于标准化和中心化的企业级的系统,保证信息如何共享,它通过数据采集的流程化打通数据孤岛促进多部门的交流,对它的基础设施损坏测绘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是在墨西哥的案例。还有就是尼泊尔的案例,它发生过一次比较严重的地震,这个项目实施的目标是希望转变目前现在政府和房主建造抗震房的方式,运用技术创新减少经济和人员的损失。运用的是激光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和建筑信息系统的结合,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以后改进了结构建造的工作流,同时获得了在地震期间建筑的韧性表现对它的深度观察。同时,改进工程质量和交付的及时性。
还有一个例子是在FAROE群岛上,机械设备是靠GPS导航,为了在极端条件下机械控制的韧性和绿色化,它通过基于GNSS的控制系统,结合GIS、BIM、能源分析软件,实现位置共享三维数据的地形模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精确的地位和实时的控制等等。
我们中国也有非常好的案例,中国的浙江德清去年的时候获得第十九届世界地理空间论坛的地理空间世界卓越奖,它这个项目是什么项目?是陈院士的团队支持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德清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了定量定性和定为三定相结合的评估,这一点在联合国上作为一个突出的案例,而这个德清县就是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地方,他们就率先做这个事情。这个工作是依托他们建立一个智慧城市的施工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是以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专题的公共服务数据、智能的实时感知的数据、空间的建筑空间规划数据威核心,形成从地上到地下、平面到立体、室内到室外,二维到四维、静态到动态的数据服务内勤,这个平台有两千多项服务,包括垃圾的处理等等。这是我们中国的案例。我们在白皮书里面我们希望把这样的模型作为必要的手段加以规范,另外在数据、创新、标准方面,合作、能力、教育和公众的参与方面,在财政政策和投资方面提出我们的进一步建议。归结起来来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结合有着巨大的应用和发展潜力。同样在7月的会议上,我们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国提出一个倡议,就是要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地球大数据计划,这个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地球大数据的国际科学中心,通过这个中心来建成世界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开发地球大数据处理系统,构建先进的决策支持平台,这是先进院郭先生牵头,我们非常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和全球的工程界以及各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一起共同发挥科学技术杠杆作用,共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