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MLCC行业面临反转了吗?
文/理逻 王斯敏(实习生)
随着5G和新能源的高速发展,被动电子元器件中的MLCC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日,天风证券在电话会议中发表了对电子元器件市场的看法,“电子元器件最核心的三个行业逻辑就是行业大周期、下游景气度以及进口替代。这三个逻辑都是2—3年以上的长逻辑。”并且对细分市场中MLCC的发展前景表示看好,指出其目前逻辑为进口替代方向下的扩产。
长江证券近日也提到了进口替代扩产的问题,指出在疫情困难下,国内的多家被动器件厂商尤其是国巨、华新科的营收情况快速改善,进一步强化了国产替代逻辑。
中信建投对被动元器件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我们认为5G 背景下被动元器件需求增长逻辑不变,因此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被动元件新一轮涨价潮或将来临。”并指出进口替代赛道的机会主要会在MLCC。
MLCC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简称,主要应用在手机、计算机、电动车等电子产品、设备中。作为需求量最大的被动元器件之一,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预计,2022年产量将达37070亿只。
2017、2018年MLCC出现大幅涨价,在2019年短暂回落后又呈持续上涨态势。天风证券介绍,“MLCC此前的股价和行业价格波动关联度很高,但今年二季度、三季度以来,整个板块我们认为主要是进口替代的扩产逻辑。”
而MLCC国内龙头风华高科的股市表现也印证了此说法,随着风华高科2年3—4倍的大幅扩张,市值由二季度的130亿涨到370亿,小幅回落后,11月20日又涨至299亿。
此外,其他上市公司如新华科技、三环电子等也均有类似波动。
一方面,扩产逻辑作为MLCC的主要逻辑不容忽视;另一方面,MLCC作为电子元器件市场的组成部分,在长期发展中同样对三大逻辑有所表现。
首先,在以长周期成长逻辑为主的国产进口替代的扩产方面,天风证券指出,MLCC为其中的典型。“过去一年的时间,中国的MLCC实现了之前8—10年的突破。有几家国产供应商,他们现在的技术、产品和在大客户的进展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包括国内的风华、三环和非上市的几个企业,他们在基站、手机等比较高端的领域都实现了比较大的突破。”
除了企业研发与合作进展的改变外,在战略的选择上,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同样存在进口替代逻辑。以MLCC大客户华为为例,之前在MLCC的选择中,由于技术等原因,很少选用国产。但是考虑到美国的限制问题,首先华为要从国内的MLCC公司中选择几个可以长期合作的对象。第二,要求国产的合作对象中涵盖低中高多个层面,以此保证供应问题。最后,虽然前文提到我国国内的MLCC企业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和日本、韩国等的企业仍相差较大,而华为作为技术型公司或可以对国内MLCC的发展给予一定帮助。
另外在原材料方面,天风证券表示,风华高科的扩产也会拉动国内的原材料厂商。
其次,在行业进入长期大复苏周期方面,相关上市公司再融资便利性增加。天风证券认为,在2016年—2018年上半年的周期里,股价和MLCC的价格正相关,而进入大复苏周期后,股价相对稳定,不再受价格影响。以国巨为例,作为一个价格敏感型公司,在前几年的涨跌中,股价基本和产品价格同步,但今年除了疫情原因在二季度有波动外,股价总体稳中向上,为相关上市公司再融资带来便利。
此外,天风证券还表示,明年全球经济复苏,是大的复苏周期,后年若能够融合5G等概念带动需求继续增长,复苏周期会更长。
不过,虽然行业前景较为乐观,但以风华高科为代表的MLCC企业目前财务状况仍然表现不佳。
根据风华高科2019年年报显示,营收(32.93亿)较去年下降28.10%,毛利率(23.98%)下降42.44%,净利润(3.39亿)下降66.69%,ROE(6.19%)下降67.79%。截至2020年三季报,虽然营收、毛利率同比小幅上涨,但净利率与ROE仍延续了自2019年开始的颓势。
就风华高科的原材料采购来看,截止今年上半年,超过80%为进口,国内占比较小。从全球来看,MLCC的上游供货商中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有绝对优势,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的原材料在设备、工艺等方面均领先同行业,质量相对更高。而国内的原材料主要以中低端为主,且质量远远不及日本。此外,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发展也强于内地,近期以国巨、三星为首的供应商强势提价,让内地MLCC的成本持续上涨。天风证券指出,国内的公司仅处在全球第三梯队,而且目前国内的扩产以产品升级为主,原材料方面在短期内提升幅度不会太大。
国内企业在上游不及国外,下游也处于弱势地位。目前国内MLCC下游的代表企业主要是国瓷材料与三环集团,根据2019年年报显示,国瓷材料的净利润和ROE均较上年有所下降,营收增速大幅放缓;三环集团在净利润、营收及ROE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一位机构投资者表示,未来在5G、新能源、军工、电动车等下游行业的高景气度支持下,MLCC行业也有望保持较好的基本面趋势。“不过,目前国内相关企业的护城河不高,如何进行技术突破仍是摆在面前的问题”,该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