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着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中新网9月3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3日表示,教育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健全制度体系
一是加强政策顶层设计。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8月,经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不断完善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设计。
二是注重政策保障研究。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整合工作,探索引入社会资源建设青训中心、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推进新型足球学校建设。
——推进教学改革
一是明确改革理念。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目前,建设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和冰雪运动特色学校43010所。
二是保障课时抬高底线。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三是优化课程提升质量。2019年,启动修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1年,印发《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的通知》《〈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2019年开展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和提升。
——完善竞赛体系
一是以校园足球为先导,完善赛事体系。从2015年6月联合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以来,出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等配套政策,着力构建“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选拔体系。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并不断完善联赛制度。每年组织校园足球、篮球等项目夏(冬)令营,从2018年起,共有近2万名初高中学生获得国家等级运动员称号。
二是做好相关赛事整合和保障工作。整合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不断构建和完善篮球、排球、冰雪等项目的赛事体系。
——深化评价体系改革
按照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和实施路径。一是推进中高考体育改革。指导各地进一步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
二是构建立体评价体系。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评价挂钩,与学生的综合评价挂钩。将身心健康情况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每年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和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工作。
——加强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