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门一系列节粮减损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1-04 11:39:02
浏览

  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丰收之后,如何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节粮减损是关键一环。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推动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节粮减损目前形势如何?还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

粮食全产业链均存在浪费问题

  “现在出去吃饭,经常可以看到‘节约粮食、文明用餐’‘光盘行动’这样的标识,餐厅服务员会提醒按需点菜,吃不完的饭菜打包也很常见。”聊起外出就餐的感受,上海市民沈茹直言这几年“变化挺大”。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2021年节粮减损力度进一步加大: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通过,治理食品浪费行为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方案,从8个方面提出40条具体工作任务;10月,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提出18条举措……

  为何如此强调节粮减损?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院长、河南省首批特色智库粮食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孙中叶表示,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粮食浪费问题仍较严重,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都存在明显的损耗。如能很好地解决损失浪费问题,就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0%以上。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食品浪费总量达到9.31亿吨,可装满2300多万辆载重40吨的卡车,车辆首尾相连可绕赤道9圈左右。其中家庭消费环节占61%,零售环节占13%,食品服务环节占26%。

  开展节粮减损对生态环境也有好处。研究显示,每生产1千克食物意味着5.22千克二氧化碳、220克氮和40.56克磷的排放。孙中叶表示,“推动节粮减损,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相关环节的能耗会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排放,这本身就是一个保护生态、减排降碳的过程,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

  如何实现节粮减损?一系列政策文件围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的损失浪费问题,提出了不少针对性举措。

  当前,秋粮收购正加快推进,但雨雪天气带来挑战。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航介绍,持续降雨降雪容易造成粮食发霉变质,这时候烘干设备就显得很重要。“近年来,我们加大粮食产后烘干的投入。2021年共烘干春夏小麦1.8万吨、秋季水稻2.5万吨。同时积极为社会服务,免费为农户提供1万吨小麦和2万吨水稻的烘干服务,有效降低了粮食储存环节的损耗。

  围绕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提升烘干能力。鼓励产粮大县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加大绿色热源烘干设备推广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烘干用地用电统一按农用标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