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会徽、奖牌、制服、场馆相关设计演绎中华之美(2)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肌理骨干,也是传承中华文明史的重要载体。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剪纸艺术结合。会徽下方的“BEIJING 2022”印鉴则汲取了中国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体育图标设计同样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偏重“汉印”风格,透过刀锋所体现出的书法笔意与方寸间的高妙布白,将书法与镌刻相结合,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值得一提的是,该图标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设计理念遥相呼应,这既是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留给世界独特的文化印记,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传承。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将它们深度融合在现代设计中,这是北京冬奥给出的回答。
西汉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是河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灵感来源。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火种灯也汲取了这一创意,并借“长信”之意,表达了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而仪式火种台则采用了中国传统青铜器——尊的曲线造型,基座沉稳,象征“地载万物”。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奖牌“同心”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看似简单的奖牌设计,背后蕴含着人与自然的思考,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式浪漫”。
冬奥会奖牌设计团队负责人杭海介绍,这次奖牌设计的灵感与2008年一样,都是来自于中国的玉璧。古代的玉璧有三环也有五环,展现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日行轨迹,表达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设计时刚好赶上疫情严重时期,我们更加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想传达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对大自然要保持敬畏之情。”此外,奖牌正面每一环做了打洼处理,这种打洼的方式叫做弦纹,在古代青铜礼器跟玉中都很常见。弦纹可以让奖牌在转动的时候,在不同的角度展现不同的投影。“东方传统美学就是这样,看起来是平淡的,端详起来是隽永的。”杭海说。
“看遍世间繁华,方知国色倾城”。霞光红、长城灰、天霁蓝、瑞雪白,这些冬奥色彩系统中的主色勾勒出冬奥会恢弘场景与空间意境,以及冬奥会制服的中国韵味。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制服中的“霞光红”,取自北京冬季初升的太阳与霞光,是温暖与希望的象征;志愿者制服中的“天霁蓝”,是中国传统陶瓷珍品霁蓝釉的颜色,发色沉稳、具有宝石般光泽;制服的调和色“瑞雪白”,象征着在白雪覆盖下的世界纯净高洁,“瑞雪兆丰年”的吉语也契合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时间——春节。
冬奥场馆建设融入诸多中国元素,现代建筑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体现中华文化和中国气质
雪游龙、雪飞燕、雪如意、冰丝带……几乎每一个冬奥场馆,都有属于自己的中国“姓名”。作为城市的名片和地标,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不仅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体现大国风范和魅力,同时也充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出中国元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