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会徽、奖牌、制服、场馆相关设计演绎中华之美(3)
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开始,中国被称作“丝国”,丝织品大批运往国外,开启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东西方大规模商贸交流。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继续向世界展示东方魅力。
作为赛时大道速滑比赛场地,国家速滑馆内将产生14枚冬奥金牌。运动员在“冰丝带”的高速冰道滑行时,带出的轨迹如同丝带,丝带外立面透明的玻璃体上装饰着宛如冰晶的白色花纹,仿佛披上了一件晶莹剔透的冰雪外衣,也将冬奥体育文化与“谁持彩练当空舞”的中华之美融为一体。
“冰丝带是把坚硬的冰设计成柔软的丝带,这蕴含了中国人思维中对自然的敬意和刚柔相济的智慧。”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冰壶赛场设计总负责人郑方表示,从材料上考虑,冰应该是质地坚硬的,但经过设计的思考,冰变成了弯曲编织的丝带。“这是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包含中国传统的智慧。”
奥运场馆的一砖一瓦,都可见中华文化流淌其间。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16个角度、坡度不同的弯道,俯瞰下去正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被形象地称为“雪游龙”;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整体轮廓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燕子,运动员滑行时也犹如飞燕驰雪,因此得名“雪飞燕”;北京冬奥村中心花园的设计灵感,来自清代乾隆年间的中国传统冰上体育活动图卷《冰嬉图》,加上景观植物,营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延庆冬奥村采用低层、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筑布局,既展现出北方山居的文化特色,又不破山形、不夺山景……
“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国人更倾向于承认不同矛盾要素之间存在调和的可能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设计总负责人张利介绍,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融入了敦煌壁画中“飞天”飘带的元素,并在跳台整体颜色上采用了以冬奥会徽色彩为基调的渐变方式。整体颜色偏冷,起跳区黄色和红色的渐变节奏加快,使暖色调在接近地面时结束,实现不同飘带向天空飞舞的效果,尽力呈现出大跳台向空中腾跃的形象。“尤其是运动员从跳台顶端出发时,能透过山谷看到远处的明代长城遗迹,这种视觉场景会正向影响到运动员对于冬奥场馆的记忆。”
无声的建筑描述着立体的中国形象。“就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而言,北京、张家口、延庆三个赛区的场馆都由中国建筑师支持设计,承载了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张利表示,北京冬奥会将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开放、尊重自然、重视可持续发展,也更加愿意和世界一起分享的中国形象。
以文化自信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新时代中华文化和体育的结合仍有挖掘空间
2021年11月16日,“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推介会”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来自中法两国的文化、艺术和体育界人士、华人华侨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活动。中心新媒体专员结合视频、图像、文字向代表们展示了会徽、体育图标、吉祥物、火炬、奖牌等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冬奥设计图形元素。法国建筑师贝尔纳·德穆兰对此表示:“北京冬奥场馆恢弘、现代,其中蕴含的科技和智慧更是令我大为震撼。我相信北京冬奥会一定会给全世界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