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垦清除腐败“污染源” 从亏损1亿到盈利超2亿(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10 10:32:07
浏览

  农垦系统是我国在特定时期创造出的企业管理体制。创建于1953年的甘肃农垦,管理体制历经农垦、军垦、省农垦局、省农垦总公司,2002年整体改制为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纳入省政府国资委监管范围。

  伴随着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的深化,各地农垦大局和谐稳定、改革成效逐步显现,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个别农垦企业仍存在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在农垦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破坏企业治理、损害企业利益、阻碍企业发展的严重腐败问题。农垦企业效益下滑,有的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农垦企业党员干部、涉改职工举报不断,影响了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甘肃省农垦集团为例,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方面,需要持续加强;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改制遗留问题、股权纠纷问题等还未完成整改,各类风险问题尚未出清;由于农垦下属部分企业基础条件较差,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偏低;干部队伍和人才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下属企业干部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偏低,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阶段,新旧规章制度混杂,部分规章制度严重滞后或缺失,也是农垦系统一度面临的问题。

  办案人员称,甘肃省农垦集团原领导班子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不力,企业现代治理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部分规章制度严重滞后或缺失,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秩序混乱,监督监管方面存在大量漏洞,制度执行力大打折扣。杨树军等人有了可乘之机,逃避他律,放弃自律,出现“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的特权乱象。

  农垦系统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体量庞大、相对封闭、使命特殊、涉足领域广、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特点。甘肃省纪委监委高度重视农垦企业发展问题,严查其中腐败问题,深入开展警示教育,确保农垦企业在转型改革发展的新路上走稳走好。

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推动问题整改与农垦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自甘肃省委对省农垦集团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后,新班子积极完善机制体制,谋划改革发展方向,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面对遭到严重破坏的政治生态、复杂严峻的经营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新班子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工作突破口。

  集团新一届党委及时通报省纪委监委对杨树军等人审查调查、开除党籍和公职的决定,并制定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刻汲取教训,净化腐败滋生土壤。

  为实现警示教育“全覆盖”,省农垦集团既对集团层面、分(子)公司、车间、班组警示教育一贯到底,又紧扣管理、投资、营销、采购、物流等生产经营各环节各领域特点,开展全方位个性化警示教育。

  “担任董事长以后,开始得意忘形,私欲不断膨胀,任性专权弄权,不按规矩、不按程序办事,擅权、滥权最终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杨树军在警示教育片《国企蛀虫》中忏悔,“类似我这种情况的人,不管职务高低,要赶紧悬崖勒马,警钟长鸣,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千万不能再做对不起党、对不起组织、对不起职工的事。”

  甘肃省纪委监委坚持把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协助职责统筹起来,把监督体系与治理体系对接起来,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