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
生态环境部6月13日发布的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片中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举手之劳,看似微小,都有实实在在的减排效果。每个人的点滴行动都将汇聚成落实双碳目标的巨大力量,保护地球就是守护未来的希望。”
或当林间河长,或做生态卫士,或参与减塑行动,或践行垃圾分类,甚至仅仅是随手关灯,少点外卖,选择公交出行等日常习惯的点滴习惯养成,足以证明黄润秋的那句话:“生态文明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中国对于全球的生态贡献也值得关注。在过去的十年间,我们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宣布并坚定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碳中和的冬奥会,我们成功举办了生物多样性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的会议,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事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说,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确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雄心目标。制定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解振华透露,目前,“1+N”政策体系在完成了“双碳”工作顶层设计的基础之上,已经出台37个领域行业方面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政策措施和行动,正在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的成功得到了广泛认可。国合会副主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说,“过去多年来,我们在环境、能源、转型及经济发展和减污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否实现了设定目标?中国在过去20年是领先的,让我们看到了有很多针对性政策是能够带来真正积极的好效果的。”
国合会委员、美国环保协会执行副总裁茹冠洁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说明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可以协同推进”。
国合会副主席、原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总结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用经济科技手段减污降碳
毫无疑问,未来,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黄润秋表示,中国将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动力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先组合,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大力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更多用经济、科技手段减污降碳。
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的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八个标志性战略,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实施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加强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和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制定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以高水平的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的生活。并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