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建设江苏试点实践满三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通经济“大动脉”
江苏是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交通运输部于2020年8月起先后批复江苏交通强国建设14项试点任务,包括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最迫切”任务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先行军加以推进。三年来,江苏紧紧围绕目标,勇于突破、先行先试,14项试点任务均取得显著成效,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全国率先的试点成果。近期,记者对其中一些试点项目进行了调查。
融合发展,综合立体网日趋完善
“我最大的感受是,现在乘坐高铁出行非常便捷。”2019年到苏州上学、老家在连云港的学生李路对比今昔,对高铁把苏南苏北连成一体感触颇深。
目前,全省高铁里程达2212公里,跃居全国前列,12个设区市通高铁,设区市全部通动车。当前,南沿江城际铁路正在铺轨,明年中旬具备通车条件。宁淮城际、沪苏湖、沪苏嘉和沪苏通二期铁路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
不久前刚开工的北沿江高铁,将填补我省长江北岸地区的高铁空白。“目前,工程建设有条不紊,进展有序。”北沿江高铁沪宁段项目党支部书记王学介绍。11月30日,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开工,建成后将大大缩短苏北、苏中及苏锡常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的距离,实现长三角南北两翼客运快速化。
“全面推进高效畅达、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畅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脉,这三年,江苏交通路网越织越密。”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聚焦“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三年来,江苏通过完善铁路规划体系,基本构建了多层次轨道网规划体系,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网也初步构建。苏州南站、太仓站、海门北站等开工建设。推动重点铁路设施建设,建成运营连镇、盐通、徐连等高铁等项目,基本实现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高速铁路县级节点覆盖率达65%,持续推进“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铁路项目。
聚焦“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三年来,交通枢纽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有力支撑“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交通枢纽网络格局基本确立,南京国际性和苏锡通、连徐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苏州国际铁路枢纽场站、淮安全国内河主要港口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南京、苏州、连云港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枢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今年1—9月,全省机场货邮吞吐量增幅居华东第二,连云港港货物、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分别高于全省4.6、4.1个百分点。一批枢纽经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形成了航空制造业和航空物流业两大产业集群,集聚20多家航空制造企业和60多家航空物流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1亿元,同比增长1.9%。无锡航空产业园已集聚瑞丽航空、航亚科技、亚太航空、屹信航天等一大批航空航天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连云港徐圩新区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国际三大石化产业集群,今年1—8月徐圩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4%、40%。南通通州湾建成海门绿色精品钢基地、洋口LNG能源岛、三夹沙高端装备制造园等产业基地。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吸引现代物流、绿色建材等产业加速集聚,规上企业41家,产业园2021年工业总产值、服务业营收超50亿元、13亿元。苏州北站高铁新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科技领域吸引注册企业超1000家,产值超400亿元。
物畅其流,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