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职称评定试点调研:谁能申报?评上后怎么干?
2021年全国高素质农民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比例达50.68%,较2020年提高10.55个百分点
种地也能评职称(人民眼·育好用好乡土人才①)
——来自山东、吉林、甘肃等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的调研
种了半辈子地,从未上过大学、发过论文,山东省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农民王笃春,不久前获评中级职称。“种地成职业,农民有职称。”手捧证书,“农民农艺师”几个字赫然入目,这让王笃春心里美滋滋的,干劲儿更足了。截至1月底,山东省已有9063人获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编写的《2022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2021年全国高素质农民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比例为50.68%,较2020年提高了10.55个百分点。
谁能申报农民职称?如何评定农民职称?农民评职称有啥用?评上职称后怎么干?日前,记者深入山东、吉林、甘肃等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的省份实地探访。
谁能申报农民职称?
不唯学历、年龄、奖项、论文,畅通职业农民职称申报渠道
查干湖面冰雪消融,育秧车间新绿萌动。连日来,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镇图那嘎村农民、高级农技师刘双一直为春耕育秧忙碌着。他去年新上的水稻育秧流水线马力全开,每天可完成400多亩稻田的育秧工作。
2018年,在外地做水产生意的刘双返乡创业,流转了1300亩地种植水稻。起初土壤肥力较差,每亩地收入仅千元左右;后来他尝试在稻田里养殖中华绒螯蟹,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每亩地增加利润500元以上。
“刘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乡亲们信得过,不仅村里大伙儿跟着他干有奔头,去年全省又有130多户农民跟着他走上稻蟹共养的新路子,新增养殖面积近万亩。”跟着刘双干的育秧员马巨川又补充了一句,“他可是有高级职称呢。”
说起高级职称,刘双难忘2021年夏天的那个电话通知。那天,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王土告诉他:“吉林省首批乡村人才高级职称申报马上就要开始了,你是种粮大户,评职称很有竞争力。”
“我就是个庄稼人,既没学历,又没论文,能评上吗?”刘双将信将疑。其实,和刘双一样,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专业技术职称通常针对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评者往往需要满足学历、论文、研究成果等“硬杠杠”。
“给农民评职称,就是要让‘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王土耐心细致地为刘双答疑解惑。
2019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创造便利条件,畅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中农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渠道。”
2021年6月,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首批乡村人才高级职称申报标准,其中明确“首批乡村人才高级职称申报,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凡是扎根乡村、振兴农业的人才,都可申报”。
“农民职称申报打破了学历、论文等限制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门槛。”吉林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张福新介绍,评价标准围绕思想素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带动能力和群众认可度等维度设置,将农民职称申报人能否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作为评审重点,“同时要求,在职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及事业单位人员不得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