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向着未来之城!——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两周年纪实(2)
2018年7月,“90后”清华大学博士罗爽毕业后成为雄安建设的一员。罗爽说,新区处于起步阶段,事情多、工作强度大,加班到晚上12点是常态。“来雄安就是来勠力拼搏的,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是属于青年人的雄安。”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设立雄安的初心。从规划建设伊始,这项工作就渐次展开。
积极对接教育部和部属高校,雄安大学筹建已形成工作方案;北京援建4所学校雄安校区挂牌成立,3所北京“交钥匙”援建学校进入项目招标和审批环节。目前,共有45所新区学校与京津冀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
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北京市支持新区建设1所高水平综合医院,京津冀对口帮扶三县15家县直医疗卫生机构、33家乡镇卫生院。
目前,新区本级注册登记的2585家企业大多来自北京,首批入驻市民服务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业90%来自北京。
12家中关村企业入驻雄安新区,与83家在京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拟在新区设立105个机构(项目)。
这,仅仅是开端。
1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推动在京各类事业单位向雄安新区疏解”“引导和支持在京高校、有创新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等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雄安新区疏解转移”……
“雄安新区一张蓝图已经绘就。这张蓝图即将转变成路线图、项目表和施工图,新区即将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景象。”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梁远说。
历史的耐心——积极作为,夯实根基,创造雄安质量,踏实做好生态、产业、民生等各项基础工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识。
昔日,深圳速度鼓舞激励无数人;今朝,雄安质量凝聚感召更多人。
创造雄安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篇。
2017年11月13日,雄安“千年秀林”工程在九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栽下第一棵树。如今,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大片丛林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容城县高小王村村民高秋良从去年春天开始,就参与植树造林,如今像他这样的当地造林者有近5万名。
大树成荫、泽被后世——目前,“千年秀林”工程已造林11万亩、植树1100万株。2019年,雄安新区将新造林20万亩。未来新区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11%提高到40%。
蓝绿是雄安的底色。根据规划,雄安未来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碧波万顷、荷塘苇海的白洋淀滋养着这片大地。今天,新时代的建设者,以实际行动回馈着白洋淀。
安新县大张庄村65岁的村民张大马,从小住在白洋淀岸边,如今是一名河道保洁员,每天划着船清理垃圾。“建样板城市,白洋淀干净了,才是最美的雄安!”他说。
新区设立后,加大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力度,606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完成治理;强化133家涉水企业监管,严格整改提高标准,不达标的全部停产整改;清理河道垃圾约130.9万立方米。
2018年白洋淀淀区水质与上年相比改善效果明显,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5.16%、45.45%。
白洋淀的水也多了。
2018年对白洋淀实施5次补水,水位达到近年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