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牢记党的恩情雪山依旧换了人间(2)
在海拔4000多米高原的上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在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工作人员从田里随手摘下一根黄瓜递给记者,热情地说道“来尝尝我们白朗的黄瓜,纯天然无公害,都不用洗,把刺去掉直接就能吃了!”
从1998年开始,当地政府和援藏干部开始就围绕探索调整单一的种植结构,引进了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充分发挥了山东援藏干部人才、农业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经过20年的坎坷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全区最大的高原蔬菜生产基地。
“青藏高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比较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相对比较长,在这些自然条件下,我们产出果品的品质,是内地生产条件所不可具备的。”白朗县委常委、副县长鞠正江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从山东成功引进、试种、推广了145个果蔬品种。
在援藏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藏族群众掌握了种植技术。玛乡土故村的村民宗吉便是其中一员,“像我们种植西瓜,每根苗上只留一个西瓜,不能太多,留太多了西瓜长得不好又小,等学好了育苗和种植技术以后,我就回到老家去搭大棚,种一些瓜果蔬菜。”宗吉说。
“我们通过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发挥它们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蔬菜生产基地+农牧民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户参与到蔬菜产业的发展当中来”白朗县县委书记陈昊表示,预计到2020年白朗县蔬菜种植规模将达到1万亩以上,至少带动我县三分之一的家庭从事与蔬菜有关工作,还将带动至少2000余户贫困人口异地分红和搬迁入园实现脱贫,确保广大农牧民群众能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从戈壁荒滩到生态绿洲 要生态美也要产业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藏,最大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日喀则市东北部的南木林县以生态项目助力群众脱贫,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既能加强生态建设又能发展产业致富的新路
“飞沙走石弹琴弦”南木林人是这样描述原来环境的,风一吹,别说土了,沙子都被吹走了。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严重影响和制约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自2014年起,南木林县委、县政府坚持大力发展生态造林,实施兴林富民,着力打造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农牧民群众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和机械作业共计增收3500余万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截至2018年底,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植树造林3万余亩,建设绿色走廊林网50公里,栽植新疆杨、榆树、沙棘等各留苗木192万余株,保存率达92%。林成片、田成方、路成网,渠成系的生态建设大格局已初步形成。
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
“在原有的15万亩生态林规划上,我们还将建设10万亩的经济林。”南木林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晓华介绍,我们策划了湘河谷经济林项目,是一项集经济林种植、林产品加工销售、休闲旅游观光、苗圃产业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扶贫工程。
“经济林所种植的元宝枫和海棠,都较适合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元宝枫可加工出元宝枫油、茶等高附加值产品,海棠可制作果脯、果酱,还可用于采摘、观赏。”李晓华表示,南木林县城地域面积广、荒山荒地较多、发展经济林产业空间广阔,该项目全面实施,在不占用原有农牧用地的情况下,可以增加10万亩高效优质林业,扩大2万人就业,让农牧民群众既吃上生态饭又吃上产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