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守着大海 守护平安(2)
在千里岩值守时,有不少在外作业的船只,都会到千里岩岛背风处躲避大风大浪。“最多的时候有40多艘。”冯立达说,到风平浪静时他们再离开,自己感到很自豪,“我们提供的监测、发出的预报,让船只在海上更加安全”。
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是海冰灾害多发区之一,每年冬季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会对海上工程设施、航运、水产养殖构成很大威胁。每当冬季来临,北海预报中心计划业务科科长赵鹏都会和同事们紧盯值守,加强预报,提前发布观测预警信息。
每到初夏,青岛海边会漂来浒苔。结束了海冰监测,北海预报中心就立刻着手监测绿潮。“浒苔会对青岛周边的旅游、航运、养殖造成影响。”赵鹏说,每年从3、4月份就开始用卫星遥感做绿潮监测,一般5、6月份绿潮就能看到了,同时做好绿潮漂移预测,“到时发布预报预警给地方,以便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调度力量去海里打捞,或在沙滩上布置机械清理,减轻其危害”。
据介绍,从2008年至今,北海预报中心连续多年承担黄海绿潮卫星遥感监测及漂移预测等应急工作,为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的绿潮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大幅提升了绿潮灾害应急处置的效率。
“天气越恶劣,取得的监测数据越宝贵”
因为监测站的存在,千里岩岛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也有了生气。
春天的时候,春风吹绿了海岛上的杂草,也让无花果树抽出了嫩芽。“前辈种了无数次苗木都失败了,唯有这无花果树扎根成活。”冯立达说,就连这长在石缝里的杂草,海岛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十分珍惜。
在千里岩岛值守,有时是诗意的。水鸟一群群,海水碧连天。夜晚,天空繁星点点,床边涛声阵阵。不过,因为是无人岛,冯立达和同事把该聊的都聊了好几遍,剩下的更多是寂寞。好在2017年,岛上通了网络,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更考验他们的,是极端恶劣的海洋和天气环境。
“对我们来说,天气越恶劣,取得的监测数据越宝贵。”冯立达说。
“这是为何?”记者疑惑。
“因为拿到这些数据,交给预报中心分析,更有利于弄清其发生的机理,才能更好防范。”冯立达说,遇到恶劣天气,不仅要冲出去,还要比平时提高观测采集数据的频率。
据介绍,目前北海预报中心拥有14套大型综合海上浮标系统、6套中型综合海上浮标系统,并已实现13个浮标站位的业务化运行;中心还可实时获取北海区28个海洋站点、10个共建站的海洋环境观测资料;青岛近海、山东南部以及渤海海峡3部地波雷达的大面观测海流资料……冯立达和同事观测到的海洋环境数据也可实时发送到北海预报中心。
不仅是千里岩站提供的数据,在北海预报中心,各项数据会从各个站点汇集而来。据赵鹏介绍,以前搞预报多凭人工经验,看看天气图、会商产生预报产品,而现在多依靠数值预报。
“拿到观测数据后,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开展数值预报,生成预报产品。”赵鹏解释说,再加上经验订正,“机器+人”的预报模式,让预报更精确。
在北海预报中心,有两部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计算能力共达每秒80万亿次,可快速处理各种海洋、气象实时资料,运行先进的数值模式,制作各类预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