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科学之夜”(3)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5-27 18:30:58
浏览

这次专题讲座使在场的听众了解到了许多鸟类的行为特征。“斑尾榛鸡的振翅跳跃声音很大吗?森林中的噪音那么大,能听见吗?”“斑尾榛鸡的眼睑面积真的能反映身体素质吗?如何证明的?”“红腹锦鸡活跃在什么地区?”小记者们纷纷向孙悦华提问,受益匪浅。

整场“科学之夜”活动让无数孩子和家长大开眼界,也让小记者体验了新闻记者的真实工作状态,理解了每一篇新闻报道背后的辛苦付出。

鸟儿趣谈点燃爱鸟热情

赵上哲(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2019年 5月24日晚,国家动物博物馆举办了 “科学之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孙悦华进行了一场以“鸟儿行为趣谈”为主题的科普讲座,点燃了人们的爱鸟热情。

在讲座中,孙悦华为听众讲解了花尾榛鸡、斑尾榛鸡、黑头噪鸦等多种鸟类有趣的行为方式。他让人们了解了可以用无线电遥测定位鸟儿,研究鸟类的方法,不同鸟类的繁殖方式,明白了生活地区的不同决定了鸟类生活习性的不同。例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斑尾榛鸡与生活在欧亚大陆北端的花尾榛鸡,虽然是姐妹种群,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了生活习性的不同。斑尾榛鸡由于生存环境恶劣,雄多雌少,因此常常互相搏斗,最后留下强者。

孙悦华的讲解激发了现场很多听众对鸟类的兴趣,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爱护鸟类的种子。在听到花尾榛鸡出生后只有六分之一的存活率时,大家对鸟儿生存的艰难产生了无限同情;而斑尾榛鸡的恋巢让在场的成年人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母爱深深;黑头噪鸦的合作繁殖行为,也让大家感受到了鸟类家庭的温馨。

本次活动以提升大众科学兴趣为主旨,通过讲述和问答互动提高了大众的爱鸟兴趣。

科学实验室里的秘密

郑欣然(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5月24日晚,我作为《中国科学报》的小记者走进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重点实验室,参观了实验小白鼠和各种实验操作仪器,学习了知识,走进了科学。

一走进实验室,我就被伶俐可爱的小白鼠所吸引。它们长着长长的尾巴,有着细长的身体,一双小巧的耳朵,白白的皮毛和一张樱桃小嘴。不过,我心里却产生了疑问, “这些可爱的小白鼠是用来干什么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解释:“这些小白鼠是我们用来研究细胞的,通过克隆细胞,我们还可以复制一只小白鼠出来呢。”

那么,研究细胞需要用到哪些科研仪器呢?

紧接着,我们来到实验室的最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台显微镜可以把细胞放大很多倍。”我发现,显微镜上有两根长长的注射器,这是当细胞放大后进行操作用的工具。

复制后的细胞又该如何处理?

我在实验室注意到了一台大冰箱,于是向工作人员请教:“这台冰箱是用来装食物的吗?”他给我的答案是:“这是用来存放细胞的。”原来细胞喜冷,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一次活动,让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让我对学习有了概念,让我对仪器有了新的想法。长大以后我也梦想成为一名实验室里的科学家!

难忘的“科学之夜”

参观生物实验室(于可欣摄)

难忘的“科学之夜”

体验“微表情连连看”(于可欣摄)

难忘的“科学之夜”

难忘的“科学之夜”

1.参加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孙悦华的讲座并采访

难忘的“科学之夜”

难忘的“科学之夜”

难忘的“科学之夜”

2.参观生物实验室

难忘的“科学之夜”

难忘的“科学之夜”

难忘的“科学之夜”

3.观看科普摄影展

难忘的“科学之夜”

4.体验“微表情连连看”并采访中科院心里所老师

难忘的“科学之夜”

难忘的“科学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