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继善:“我在这里当了25年学生”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6-04 15:47:08
浏览


 
何继善:“我在这里当了25年学生”  
 

何继善:“我在这里当了25年学生”

何继善

■本报见习记者 辛雨

初访何继善时,他身着白色衬衫,举手投足间温文尔雅、从容自若。他的声音有些低沉,但极富穿透力。两鬓斑白的老先生,依旧风度翩翩。

何继善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25年来,从建院之初没有独立的办公地点,到如今凝聚了一支工程科技精英队伍,推动中国工程科技创新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为地球“把脉”

“1994年我当选为院士,感到非常高兴,这是对我学术成就的肯定。”在何继善看来,院士这个称号很纯粹。

“地球物理勘探就是用物理的方法探测地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分布范围。”何继善一直致力于为地球“把脉”,创立了双频激电法、伪随机信号电法和广域电磁法等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的重大理论方法。

何继善回忆,最初美国学者提出利用变频法测量电化学活动性寻找金属矿,并制造出勘探仪器。但是,何继善发现,由于不同矿石之间极化率(表征电化学活动性的参数)差别很小,而变频法是非同步测量,导致该仪器测量误差较大。

“如果有俩姐妹,身高只差1厘米,甚至更少,要比较两者的高矮,最好的办法是在同一地方用同一把尺子测量。双频激电法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将两种频率的电流同时输入地下,同时测量。这样,不同的矿产资源就鉴别出来了。”何继善说。

1985年,何继善凭借双频激电法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基于该方法,地质部门在甘肃找到了金矿,在河北找到了银矿,在新疆发现了铅锌矿……在我国,它“测”出的矿产,价值就达2000亿元以上。

“石油、矿产、天然气等,这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礼物,用绿色的方式勘测、开采和利用,既接受了礼物,又保持了绿水青山。我国是能源需求大国,国家建设到了新的时期,对资源探测的要求更高,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量也更大。”在何继善看来,当前能源自主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十几年前,何继善就开始关注页岩气。他发现,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可观,但大多深藏在崇山峻岭中,对探测和开采提出了很大挑战。“对付”复杂地形正是广域电磁法的“看家本领”。因此,广域电磁法被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地质调查局广泛应用于页岩气资源勘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8年,广域电磁法获得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对广域电磁法的未来,何继善还有更多期待。他希望广域电磁法在长江下游油气攻关、雄安新区地热勘探开发、青海干热岩勘探开发、海洋资源勘探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担起战略咨询重任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这就要求每个院士不但要在自己的领域继续起带头作用,继续深入研究,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在宏观决策咨询方面的素养能力,参与或主持相应的咨询工作。”何继善说。

2008年年初,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中国南部。中国工程院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领域院士到受灾地区调研,并向国家提出对策建议。

“当时,我在长沙接待了李立浧院士等人,他们在冰灾现场就电网防冰减灾情况进行了勘查研究。”何继善回忆,“正是因为在防冰体系构建、融除冰手段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优化了技术,自2008年冰灾后,我国电网防御冰灾的整体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