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正视“以刊论文”带来的严重后果
评论:正视“以刊论文”带来的严重后果
樊秀娣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以刊论文”,简言之,就是学术论文只有发表在某类规定期刊上才能被算作学术成果。说得直白点,在国内一些教育、科研机构及其上级管理部门,只承认发表在“SCI”“SSCI”“C刊”等“核心期刊”来源上的学术论文已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了。
“以刊论文”的理论依据应该是“以刊评文”,即以学术论文所发表的期刊档次来认定学术论文的质量。这里就存在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对学术论文的评价可否以其刊登的学术期刊来决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学术期刊是学术论文的载体,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体现,从根本上说,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在于对国家、社会的实际知识贡献,怎能由期刊说了算?
本文无意否认“核心期刊”的价值和作用,但“以刊论文”这种把对学术期刊的评价结果等同于学术论文评价标准的做法,罔顾了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这种论文评价中“迷失”学术价值的做法,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可低估:
首先,滋生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学术风气。
学者想要在竞争“白热化”的“C刊”发文中胜出,就要想方设法令其学术论文获得“C刊”编辑和专家评审的青睐。而专业编辑和专家评审最看重的是什么?主要是论文“架子”的“完整”和“漂亮”,这在各种提高“C刊”命中率的攻略中可见一斑。这点不难理解,编辑和评委受专业知识所限,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从论文的“形式”上来评判其学术性和规范性。这样一来,有的作者为了发文于“C刊”,热衷于把问题往深奥里说。
例如,对某一具体问题制度落实的对策研究,有论文从中外管理学逻辑、心理学逻辑等角度进行分析,洋洋洒洒万把字,就是没有把到实际问题的“脉搏”,内行一看就知“空洞无物”,还有,显而易见的结论却用“声势浩大”的数据统计和复杂模型来论证,这些在写作上从理论到方法堪称“完美”的论文,其实并无多少切中要害的学术价值,可现在竟成了许多学者争相效仿的“榜样”。
其次,造成了学术资源的无为流失。
现实中,很多时候“以刊论文”已成为评价学者学术成果的唯一或绝对重要指标,而当学者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作为其学术生涯的“头等大事”时,以现在发“SCI”“SSCI”“C刊”等的普遍难度和要求来说,这势必占据学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不说教师教书育人、医生看病救人,他们的很多学术成果和成就并非体现在学术论文上,仅就学术论文而言,本应是学者学术研究成果展现和交流的产物,而现在不少学者已顾不上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学术特长,只要哪种主题可以提高“核心期刊”的命中率,就写哪方面的论文,这种为发“核心期刊”而“写作”的论文又有多少学术价值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者这种论文写得越多,牵制其本职工作的投入越多,不仅对国家学术发展无实质贡献,相反,使数以亿计的版面费流进了国外出版商“腰包”。更令人痛惜的是,国内很多学者把个人休息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写“核心期刊”论文上,以致影响了身心健康,这是国家、个人和家庭的重大损失。
第三,忽视了“非核心期刊”编辑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