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派”高校拾贝(2)
一件珍贵文物被世人发现,往往需要一定的运气成分,这样的“机缘巧合”在文物发掘的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尽管如此,有些文物与发现地之间的“缘分”,依然让人啧啧称奇,这其中就包括发掘于西北政法大学的张汤墓。
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西汉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不会对“张汤”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作为西汉武帝时期的重臣,张汤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一名执法严苛、刑讯逼供的“酷吏”。在一些人“非好即坏”的历史评价尺度下,张汤给人的印象自然是不好的。
然而事实上,张汤是汉代立法司法进程中的重要一员。他不仅遵旨办案、依律断案,审理过陈皇后巫蛊案,淮南王、衡山王等重大谋反案件,更重要的是,张汤通过修订政律,行经断狱,对我国古代的法治做出了重要贡献。《晋书·刑法志》曾载,张汤撰《越宫律》27篇,另一位大臣赵禹撰《朝律》6篇,与汉初萧何撰《九章律》9篇、叔孙通撰《傍章律》18篇,合称“汉律60篇”,汉代律典之基本风貌至此成型。
公元前116年,御史大夫张汤遭同僚陷害获罪,自杀身亡。这位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其职位要大于现今的最高司法长官,但他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均是皇上所赐,下葬于荒郊贫民墓区,也是薄葬,“载以牛车,有棺无椁”,这被后来张汤墓考古发掘报告所证实,其廉吏风范足为后世仪表。
如今,时间过去了两千余年。2000年,“西部大学城”在长安兴建,西安市内高校先后迁入大学城。西安邮电大学便在无意间,将新校址定在了张汤墓的所在地,然而此后,因为该校需要一个南北长的校址,便将此东西长的地界调换给西北政法大学。
历史是否有冥冥之中安排,对张汤有所眷顾,让蒙冤而死的这位西汉时期重要而有争议的政治法律人物为一座现代化政法大学的建设所“唤醒”——2002年,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基建中,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进行了考古发掘,张汤墓遂重见天日。
据考古报告称,该墓葬是斜坡墓道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随葬品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件,不见汉墓中常见的陶器和其他贵重器物。最为珍贵的是两枚极精致的双面穿带印,一枚印文为“张汤,张君信印”;一枚印文为“张汤,臣汤”。墓中发掘结果印证了《史记》《汉书》中关于张汤的多项记载。
2008年,西北政法大学在校园内建造了具有汉代风格的“张汤墓考古发掘纪念碑”“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遗址陈列馆”和纪念亭——“廉亭”。该校学生也以此为豪,自发组织了志愿者队伍,为每周定期开放的陈列馆服务,为那些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在一所现代化的政法大学校园里发现古代廉吏墓葬并建“廉亭”,弘扬廉洁文化,意义极为深远。政事兴亡,惟廉弥珍!
东晋金冠饰
发现高校:南京大学
除去西安,号称“六朝古都”的南京,同样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沉淀的城市,身处其中的高校,拥有众多校内古迹文物者,同样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