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士:许身“爆轰” 逐梦“圆满”(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6-21 20:18:51
浏览

“九次运算”,不仅使朱建士的科研思维方式因与全国顶尖科学家的讨论而进一步完善,也使他对原子弹的物理变化过程和规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参与设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经历,也为他一生从事核武器研制事业打下了扎实基础。

1962年初,九所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小组到221厂(我国核武器研制基地,位于青海省海晏县),理论联系实际。邓稼先、周光召亲自为小组成员上了半年的理论课,并将九所理论设计过程中取得的所有成果向小组成员做了全面的介绍。朱建士作为该小组第一批成员之一,于1963年3月赶赴青海金银滩草原221厂。

专门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参加大型爆轰实验(俗称“打炮”)。朱建士的工作从向实验部的同志讲授原子弹理论知识、介绍理论设计中的工作成果开始,展开对从事实验工作相关人员的系列培训。接着,再深入实验现场参与爆轰实验,分析实验产生的波形与理想波形之间存在差别的原因,完善设计方案,使实验产生的爆轰波形态向理想的爆轰波形态逼近,达成爆轰波波形的“圆满”。

从此,追求爆轰波形态的“圆满”,成为了他一生梦寐以求的目标。

这期间的工作,为朱建士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他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完成调试爆轰波形达成“圆满”这一项任务,而是深入了解从实验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到实验安全等每一个细节,进而逐步具备了对于实验产生数据的真伪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1964年7月,朱建士入选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作业队。在所有队员中,他是唯一一个从原子弹研制最初的理论探索,到把原子弹试验装置最终送上试验铁塔的理论设计工作者。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西部罗布泊的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

这既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朱建士科研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他已经从一个对于核武器一无所知的大学毕业生,成为了一名核武器设计师,奏响了他逐梦“圆满”人生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在氢弹原理被中国优秀的科学家们突破之后,朱建士很快投入到新的挑战——氢弹研制工作中。他参与的爆轰实验,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的磨砺,最终完成了符合要求的冲击波形设计方案。1966年12月28日,中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核武器武器化的工作迫在眉睫,为了理论上那个理想的“圆满”波形,朱建士又开始了科研攻关中的艰难跋涉……

多年的科研工作实践,使他在核武器理论设计工作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物理设计以“物理原理为本”,武器设计以“可靠性”为底线,研究对象和内容选择坚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可实用性”。

在朱建士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实现了一次次里程碑式的跨越。朱建士也从一个普通的核武器理论设计者逐步成长为负责核武器技术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部委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1995年,朱建士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2年起担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

特色教育呕心血

2004年11月,刚刚从中国工程院能源学部主任位置上退下来不久的朱建士,被任命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研究生部主任。尽管他曾培养过硕士、博士研究生,但要统领中物院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对他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