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天气气象服务的“渐进式”拓展:从大众到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35:12
浏览

  从“看天色今天可能会下雨”到以周和天,以市和县为单位和区域的天气预报,人们对天气预报一直是刚需,并且越来越个性化。从国外著名的气象公司TWC、WNI到国内天气类APP墨迹天气,在气象预报上都是抱紧科技的大腿,更个性化和更精准化服务用户。

  近日,墨迹天气就对外宣布,经过两年ToB业务的拓展,已经拿下了包括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大外卖平台的气象服务订单。为了准确预报天气,国外的天气预报一般都和气象公司合作,气象公司为天气预报播报方提供图表的模式,3D图像等供台视台作为天气预报播报;而AR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天气预报上,使得常规的天气预报实现炫酷的效果。近几年的国内,也出现了像墨迹天气这样一批气象领域的创新型公司,将AI新技术应用于气象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气象服务和生活服务,在商业化气象服务领域也取得不俗的成绩。

   AI加持下的短时预报实现气象服务“个性化”

  AI是一种工具,只有将自己熟悉的领域与AI结合才能更好地应用。墨迹天气的气象数据量和气象行业知识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合适的应用场景。

  据了解,墨迹天气与专业气象机构如中国国家气象局,美国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GFS,欧洲EC(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日本气象卫星数据以及中国国家气象局合作每天获取500G左右的气象数据外,还设立了自己的时景社区,在这样一个实时天气社区,每天约有十万天气照片上传到时景社区,总气象图片资源达亿级。一份公开数据显示,墨迹天气拥有的用户数量级每天融合后的数据达百亿级,总数据量更是已经达到数千TB。

  在中长期的天气预报外,墨迹天气也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到传统气象领域。基于海量数据和气象知识,机器学习可以去学习这些气象数据在历史上的变化趋势,分析气象大数据,从而做到分钟级、公里级的短时预报。对于更多的企业和人群来说,“某一街区未来两小时的会不会下雨”远比“今天会不会下雨”更有价值。

  AI加持下的空气质量指数的预测,“观云识天”的功能以及更生活化的服务,比如, 穿衣指数、钓鱼指数、过敏指数等也满足了特定人群的需求……

   精准短时预报解决企业级用户痛点

  当然,墨迹天气的气象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做出生活决策,在网约车,外卖平台,快递业兴起的现在,许多企业就需要根据精准的气象服务来调配资源,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在送餐高峰期如果遭遇一场阵雨可能给平台带来巨大损失,比如饿了么就曾经预测过一场阵雨造成的损失可能是百万级别的。短时预报的意义尤其凸显出来了,墨迹天气与饿了么配送平台合作,通过打通数据建立配送模型,基于历史短时预报天气数据、历史外卖配送数据、最新短时预报天气数据等制定饿了么“未来2小时的配送计划”,提醒外卖员预防雨雪、准备装备,也针对有可能造成的积水、积雪的区域做出规避,帮助外卖员在恶劣天气挑选最佳路线并为用户预估外卖配送时间。据饿了么公开数据显示,在智能调度系统帮助下,饿了么配送时长由30分钟缩短至28.62分钟,准时率和好评率达99%。

  有了饿了么的成功案例,近两年墨迹天气又拿下了京东到家和美团等多个平台的气象服务订单。墨迹天气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外卖平台合作,主要在四个方面起到作用:送餐时长的赔付策略、骑手的赔付策略、外卖平台的运力调度和中长期的绩效预估。

  除了外卖行业,在交通物流和户外赛事,展览等方面,企业也表现出对气象服务的强劲需求。2017年6月,奔驰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办“GLA SUV粉丝疯会”及梅赛德斯-奔驰GLA SUV夏日狂潮音乐派对”,便遭遇了天气因素会否造成活动无法顺利举办的担忧。墨迹天气气象研究院部署了专门针对此次活动的短时预报等气象服务,进行了发布频次从刚开始的一天一次预报信息,到当天的连续密集型发布,短短三天累计提供了11期专业的精细化气象服务,重点在活动入场两小时内,活动时段两小时以及活动结束时两小时进行短时预报,活动主办方根据实时天气情况安排调整活动时间,顺利推进了活动的进行。

  在国内,企业级市场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虽然刚刚起步,已经开始表现出旺盛需求,滴滴出行就曾开出10万美金的价钱,寻找算法预测用车供需关系。力、农业、运输等各个行业都表现出对气象服务的旺盛需求。同时,气象服务在国外也有成功模式可以做参考。世界上最大的气象数据公司是美国的TWC,就在为iPhone,安卓手机(除中国区)提供天气数据外,还在航空、保险、零售等领域有超过5000家客户,可以为航空公司提供飞行全时段的气象服务和优化建议。而在日本,每天有超过6000艘货轮、7000次航班都在使用WNI的气象服务。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气象影响到的产业价值在美国达到1600亿美元,在欧洲超过2600亿美元,日本100亿美元。而在国内,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曾预计,到2025年,包括气象科技服务、气象信息服务等在内的气象服务市场规模将达约3000亿元。

(责任编辑: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