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均:一半是冰川 一半是火焰(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7-15 21:14:33
浏览

其时没有舆图,考查队在祁连山深处迷路。队员们只能凭借罗盘和山脉走向行进,目睹随队带的口粮所剩无几,谁也不知道何时才气走出去。幸好一位会狩猎的蒙古族领导,猎杀了一头野牛,才解了燃眉之急。

 

可是,考查队厥后发明那不是一头野牛,而是内地牧民跑丢的一头牦牛。队员们很是惭愧,通过电台接洽到内地县当局,对面暗示歉意并按其时的市价赔了牧民60块钱。而当走出茫茫的祁连山时,考查队只剩下一顿饭的口粮。

 

“当时候条件较量差,没有什么先进仪器,事情条记都靠手绘。固然地理条件费力,可是对付我们搞地学的人来说,却是很好的资源。”李吉均厥后回想说。

 

高原之梦

 

1972年,李吉均与费金深相助,不到半年就编写出一部10万字的科普读物——《冰雪世界》。施雅风评价这本书文字流通、科学性较强,引人入胜,很受读者接待。

 

1973年,李吉均从头开始了对冰川更深条理的研究。他插手中科院青藏考查队并接受冰川组组长,认真西藏以及横断山脉的冰川考查研究。

 

得知李吉均要去青藏高原,南京大学的杨怀仁先生怕他身体受不了,劝他不要去。“我确实身体欠好,可是我此刻不去,等老了再去吗?”李吉均答复道。

 

青藏高原雨季的滂沱大雨险些陪伴这次考查的全进程。在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域,李吉均终于看到了慕名已久的阿扎冰川。二三十人的步队驻扎在一棵七八十米高、大伞如盖的冷杉树下。到了晚上,他们就伴着雨声风声,在树下入眠。

 

冷杉地址的冰碛,会不会是300年前那次小冰期的遗存呢?这棵遮风避雨的千年冷杉,溘然给了李吉均灵感。他收罗了冰碛上的朽木,带归去做了碳十四测定,却发明那是三千年前的新冰期时代遗存。

 

李吉均把这处曾经的冰川命名为“雪当冰进”。而这次科考,印证了李吉均20世纪50年月考查祁连山时留下的一个猜测: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会合的季风海洋性冰川漫衍区,哪里山高谷深、冰川融化强烈,夏季常形成冰湖溃决及冰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974年,在西藏羊卓雍湖畔的冰川上,李吉均积劳成疾,患上了高原回响引起的严重肺水肿,由此落下了病根。

 

历时4年,李吉均教育冰川组,对东起雀儿山西到阿里与西昆仑山、南起喜马拉雅山北至羌塘高原的冰川,举办了艰苦的远程考查,个中包罗冰川性质、雪线变革、冰川发育与地形、大气环流干系、海洋性冰川与大陆性冰川的分别符号和界限、第四纪冰川变革与高原隆起干系、冰川与大水及灾害防治干系等一系列问题,取得了异常富厚的区域性资料。

 

而颠末10多年的艰苦考查,李吉均更是对冰川发育的自然条件、冰川的漫衍与性质、成冰浸染与冰川举动、冰川水文特征、冰川变革和成长趋势等举办了系统研究,他把中国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的边界规定在丁青—嘉黎—工布江达—措美一线,确立了这两种差异范例冰川的各项气候和其他指标及成冰浸染、蚀积进程和地貌特征。

 

1973年—1980年,李吉均与他人先后撰写了《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两部专著,全面深入叙述了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现代冰川漫衍、性质、变革及其与气候和大气环流的干系。

 

雪域丰碑

 

1978年,李吉均迎来了本身科学事业的又一次重要节点。他随施雅风、谢自楚等学者构成中国冰川代表团,第一次走出国门出访英、法、瑞士等国,并介入了在瑞士召开的国际冰川学术集会会议。在此期间,李吉均与英国地貌学家德比希尔等外国专家举办了深入的学术交换,极大地开阔了本身的科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