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均:一半是冰川 一半是火焰(3)
1980年,李吉均邀请德比希尔到兰州大学讲学,并举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国高校冰川沉积学讲习研讨班。研讨班组织学员到庐山、乌鲁木齐河源举办实地考查,由此激发了关于中国东部古冰川的争论,并开始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研究。
“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曾是我国地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1922年,中国地质学界泰斗李四光先生提出华北地域和西欧一样,曾经发育过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及其后继者历时半个多世纪,在中国东部连续成立了一百多个“古冰川遗迹点”,北到大兴安岭,南至西双版纳、海南岛,高如庐山黄山,低起海平面,均发明“古冰川遗迹”。
从20世纪70年月后期开始,跟着我国第四纪沉积和情况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猜疑中国东部低山地域在第四纪产生冰川的大概性。为此,李吉均三上庐山,1983年在《中国科学》上颁发《庐山第四纪情况演变与地貌发育问题》一文。通过实地考查,他用热带亚热带地貌发育理论正确表明白庐山等中国东部山地的第四纪沉积现象和地貌演化,自成一家之言,获得了地理学界的遍及承认。
1989年,李吉均和施雅风、崔之久等30多位学者一起,编写出书了专著《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情况问题》。他们在被李四光称作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庐山“大姑冰期冰碛物”中,找到了属于亚热带和暖和带的孢粉,由此证明,那些被李四光鉴定的冰川沉积,实际上是泥石流沉积。这本书出书后在学术界发生重要影响,狐疑中国地学界多年的东部古冰川成因之争,概略被澄清。
在研究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同时,李吉均还一直存眷“青藏高原隆起始于何时”。青藏高原隆升问题的研究意义不只限于其自己,中国以致整个亚洲的地理情况形成与演变无不与之有关。
关于青藏高原隆升,20世纪70年月末,风行海外学者西尼村的概念。西尼村认为,上新世末,青藏高原已到达3000~3500米的高度。1977年11月,中科院青藏考查队约集了20多位学者在山东进行“青藏高原隆起学术接头会”。集会会议中,各人就青藏高原隆升问题告竣多项共鸣,并由李吉均牵头,借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一个房间,仅用10天阁下时间,就撰写完成了《青藏高原隆起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颁发于1979年《中国科学》第6期。
《青藏高原隆起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明晰指出,青藏高原地域在始新世晚期离开海侵成陆今后,曾被两度夷平,至上新世末,地面高度仅1000米阁下,其后至第四纪初的结构举动为大幅度整体断块上升,但在空间上有差别性,在时间上有三个猛烈隆升阶段,且后期有加快隆升趋势,累计上升量达3500-4000米。施雅风评价说:“这是有里程碑意义的集团创作。颠覆了国际上主流关于青藏高原形成的概念,开创了青藏高原研究的一个新阶段。”
《青藏高原隆起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至今仍被遍及引用,历久不衰,成为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经典文献。
自此之后,李吉均对青藏高原隆升问题的思考研究更进一步。20世纪90年月后,他提出“青藏举动”的观念。他发明,180万年阁下产生在高原东部和黄河道域的结构举动十分显著,综合黄河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溯源切穿循化积石峡进入循化盆地等一系列地质证据,提出了“黄河举动”的观念。他还发明并定名了晚更新世一次重要的隆升,这就是“共和举动”。这次举动导致龙羊峡大幅度下切,高原上升到达或靠近今天的高度,喜马拉雅山成为印度洋季风的重大障碍,中国西部进一步变干,冬季风更为强大,奠基了当今亚洲自然地理的根基名堂,使青藏高原隆升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学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