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粹院的吉林学子(2)
蓝文徵出生于1901年。1919年考入一师,1923年冬结业。1926年,考入吉林法政专门学校,时值高亨在该校任教。在高亨的影响下,蓝文徵也发愤考入清华国粹院,终于在1927年如愿以偿。在研究院,他获得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的指导,学业渐入佳境,并由国粹进入史学,主要跟从陈寅恪研究隋唐五代史。
蓝文徵就读于研究院期间,清华学校于1928年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结业后,蓝文徵任教于东北大学,与高亨成为同仁。九一八事变后,他独身逃入关内,就教于青岛女中。1933年秋,蓝文徵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研究院,专攻唐代政治经济史,写成《隋唐回鹘政经》。1937年回国后,相继任教于东北大学、西北连系大学,曾在北碚国立编译馆任编纂。
蓝文徵在治学以外还精于书法,用笔刚劲稳健,字体坚贞大方。在清华国粹院的所有学生中,他的书法属于一流。
抗战胜利后,蓝文徵参加了“百姓大会”制宪事情,任北平行辕参议兼《经世日报》笔政。1948年3月,任百姓党立法委员,兼上海复旦大学、南京中央政治大学传授。1949年12月去台湾,任师范大学、台中私立东海大学传授,直到1976年1月25日病逝。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唐代回鹘经济》《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等。
清华国粹院始建于1925年,终止于1929年。固然只有短短四年,但其所开创的国粹研究新偏向,被誉为国粹研究史上的古迹。2009年,清华大学国粹研究院时隔80年后再度创立。复建后的清华大学国粹研究院只招收攻读博士后的博士生,人数“不外七八人”,每人选定一位80年前在此解说或学有所成的学者来整理、研究。今朝,《高亨文存》《蓝文徵文存》作为研究成就已先后出书。
马庆霱,吉林舒兰人,1921年8月考入一师,为第二十班学生,1927年与蓝文徵同期考入清华国粹院,为第三届研究生,1928年在院继承研究,研究专题为方志研究。据蓝文徵在《清华大学国粹研究院始末》一文中先容,马庆霱是因“用功太过,致疾而死”的四名学子中的一个,令人扼腕感叹。
岁月已逝,但当年清华国粹院的影响力仍然存在,毫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笔者主编北华大学校史文化丛书时,着意钩沉了这段旧事。追寻旧事,仰望先贤,意在发扬汗青上的治学传统和人文精力,让深厚的办学积淀在当前的办学中披发出长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