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松恩:站在科技成长的前沿
戴松恩:站在科技成长的前沿
张玉兰、戴松恩: 《“京红1号”春小麦单体系统的育成》,《中国农业科学》1981年第3期
《农业科技通讯》1980 年第1 期登载戴松恩研究小麦非整倍体照片及文章。
戴松恩翻译的《普通小麦的非整倍体》手稿和铅印本(1980年2月)
■谭光万 刘旭 祁葆滋
1980年2月,《普通小麦的非整倍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铅印,是今朝海内所见最早翻译的小麦非整倍体研究著作,为海内开展小麦非整倍体研究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不少学者从中受到开导而作出新的研究成就,如李振声院士的研究就受到这一译著的开导。
自2015年7月开始,我们收罗到戴松恩院士学术生长实物资料1043件,个中涉及小麦非整倍体研究的19件,包罗关于设立该研究项目标重要意义、技能蹊径、积年研究事情希望及阶段性成就的手稿、著作、译文、学术交换信件等,都是很贵重的史料。这些史料佐证了戴松恩这段汗青时期的学术勾当,记录了戴松恩为细胞遗传学和农业科学成长孜孜不倦、费尽心血的事情,反应出戴松恩勤奋尽力、勇开先河、不畏费力、僵持不懈的精力和信念。小麦非整倍体研究是具前瞻性和开创性的事情,在其时是具必然挑战性和难题性的。戴松恩站在科技成长的前沿,大胆包袱了这一研究任务。
7年研究,育成“京红1号”
小麦非整倍体是小麦染色体产生非整倍体性变革所形成的,是染色体数目偏离其基数完整倍数的小麦种质资源。小麦非整倍体在小麦遗传阐明、小麦进化研究和小麦育种中都具有重要的操作代价。国际上小麦非整倍体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至50年月,在美国粹者E.R.西尔斯(E.R.Sears)创制出全套“中国春”小麦非整倍体质料后,有了较大成长。
1973年9月,加拿大温尼伯试验站赠送给我国农业科学代表团一套“中国春”小麦单体,由方悴农、李竞雄等人带返国。1974年,戴松恩操作这套“中国春”小麦单体质料在我国率先主持开展了小麦非整倍体研究。戴松恩指出,开展小麦非整倍体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借助于小麦非整倍体系统质料和染色体技能,举办小麦的根基理论研究,展现其纪律,并摸索育种新途径”。
从1974年开始,戴松恩教育张玉兰、杜娟等课题构成员,操作1973年引自加拿大的“中国春”单体系统、1978年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和西北植物研究所引入的“中国春”双端体系统,以及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春麦室提供的“京红1号”春小麦,颠末持续7年的尝试和研究,育成了“京红1号”春小麦单体系统。
“京红1号”小麦单体系统,是我国农业科学家自主研究转育乐成的第一套小麦单体系统,是我国小麦非整倍体研究的一大打破,为进一步操作其研究基因定位及缔造小麦品种代换系奠基了基本,有利于展现小麦遗传的纪律和摸索新的小麦育种途径。戴松恩课题组还提出了判断单体系统的要领和分辨尺度,并展现了转育进程中呈现“单价体变迁”问题的原因,为其他学者开展小麦非整倍体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1984年,“‘京红1号’春小麦单体系统的育成和判断”得到农牧渔业部技能改造奖一等奖。
本日打基本,来日诰日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