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开启“淘汰赛”,头部集聚效应加速
半导体开启“淘汰赛”,头部集聚效应加速
“10年前,国内有上百家手机企业,但随着手机行业的集中度提高,半导体产业也将只剩下巨头,突围之路一定是占领高端市场。”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如是说。
上周,在厦门举行的2019集微半导体峰会上,近300家国内外半导体企业集聚一堂,共商产业发展创新路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移动智能时代,对芯片的需求更加分散,国产半导体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
机遇:
5G多元化应用不再被少数厂商掌控
谈到半导体的发展,就绕不开著名的“摩尔定律”,其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意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摩尔定律究竟还能走多远?前台积电CTO、武汉弘芯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蒋尚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半导体产业环境在近两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摩尔定律已然接近物理极限,创新速度将不复以往,相比之下,系统设计在过去四五十年没有太大的改变,电路板和封装的技术发展相比芯片落后很多——如今芯片密度在二维空间超过电路板100万倍以上,“未来系统技术发展瓶颈在于封装和电路板,必须用先进的封装技术来解决”。
另一方面,他认为,采用先进工艺的产品和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少,据统计,采用先进工艺需投入5亿-10亿美元,销售5亿颗以上才有可能收回投资,但在移动智能时代,对芯片的要求各不相同,种类繁多、量不一定大。
这一点,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汇联也认为,过去半导体产业沿着摩尔定律的趋势发展,但在5G时代,应用场景将非常分散,不成规模的应用也将带来半导体产品的成本急剧攀升。
然而,多元应用市场也触发了新的商机。“以往主要的芯片掌握在少数供应商手中,而近年来多元化应用需要各异的芯片,芯片的需求更多元化,市场将不再掌握在少数厂商手上。”蒋尚义在《从集成电路到集成系统》的演讲中指出,在后摩尔定律时代,可通过先进封装和电路板技术重新整合新的集成系统,大幅提升效能。
他认为,目前遍地开花的晶圆制造厂背后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包括本土代工自供给能力不足,国内在28nm以下先进制程严重不足。现在看来,特色工艺差异化竞争及制程迭代将为本土厂商带来机会。他建议,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一是建立三套完整的生态环境,分别针对高性能、低耗能、消费性产品等的需求;二是加速后摩尔时代的布局,开发集成系统的技术和建造所需的整体生态环境。
突围:
成立专利联盟向高端产业迈进
半导体产业的变革,也带来了行业的重新洗牌。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说,10多年前,手机品牌多达上百家,但现在只剩下华为、小米和OV等几家头部企业,这几乎也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缩影,从过去的鱼龙混杂,仅设计公司就超过3000家,但未来一定只剩下少数的头部企业,并且向高端产业突围。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裁丁文武也表示,目前资本更多是投入到了IC设计中,投到高端芯片领域的比较少,一些短板领域,如装备业和材料业等,支持如CPU、DSP、FPGA、MEMS这样战略性的高端芯片领域。他坦言,虽然战略性的高端芯片投资回报时间会很长,但企业要耐得住寂寞。
“设计企业有一半销售额是不到一千万,产值规模比较小,反观国际趋势都往大了做,逐步建立自己的生态。”原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现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刁石京认为,一方面,企业建立生态就必须携手合作,避免重复劳动,否则就容易陷入“事情没做成,还把整个范围做坏了”的尴尬,另一方面,企业避开竞争红海就要往高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