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被“伤透”的天然林?(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7-29 14:59:55
浏览

其次,鉴于天然林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恢复的长期性,动态的恢复和管理措施至关重要。这需要相关部门针对森林演替的自然规律和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生态系统特征,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制定动态的保护修复政策和研发动态的经营技术,是我国天然林保护与修复工程中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臧润国说。

即便在恢复过程中,天然林也并非一帆风顺。考察发现,基层人员对天然林保护并无深刻意识,仅仅理解为“采伐完毕后再植树造林就是恢复天然林了”。这种长期不合理的粗放经营方式,对天然林的保护和恢复极其不利。

臧润国表示,各类生态系统都需要一个长期有序的维护机制,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需要优化管理。“短期就想见效益的修复思路需要从根源破除。”

“伤口”如何愈合

多年来,人们对天然林的认识从过度采伐到全面保护,经历了“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理论和实践逐步深化的过程,此次出台的《方案》提出了“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双重措施,有望缓解当前困局。

在臧润国看来,想要愈合天然林的“伤口”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力。

首先是消除各类干扰破坏因素,如人口经济社会压力等。满足国有林场或天然林区职工的生活保障,加大补偿力度;其次,优化天然林林分结构,改造树种生长环境。特别要强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使之向顶级群落或原始林方向发展。

他认为,国家此次出台的《方案》拥有两大亮点。

一是加大对“修复”的重视。

臧润国表示,由于天然林遭受“伤害”严重,过去国家一直通过系列政策手段和生态补偿对此保护,以阻止其进一步恶化。而本次《方案》频频提及的“修复”一词,说明接下来国家将重点放在人为促进天然林的恢复速度和恢复质量等领域。

二是用制度确立了将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作为一项“长期”工作。

方案指出,天然林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一代代抓下去。

“这至少表明了国家对修复天然林坚持不懈的决心。”臧润国表示,天然林资源及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若在将来消失殆尽,受到损害和报复的不仅是我们这代人,而且还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无论从生态效益增长、国土安全保障,还是从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考虑,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最终实现中华大地海晏河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事宜,请联系: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