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科技星空的璀璨群星
让科学之光更加闪耀——致敬科技星空的璀璨群星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张泉
他们不断进取、谋求超越,打造出一张张闪亮的“国家名片”;他们忠于理想、勇于创新,在世界前端的科研领域里探索中国答案;他们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做科技教育路上的“点灯人”……
这些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彰显出科学家精神的蓬勃力量。
不断超越,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时速300公里动车组让我国铁路客运装备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CRH380A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跑出了时速350公里的世界高铁最高运营速度……
进入高铁装备行业十余年,她主持研发的一代代高速列车,用一个个惊人的数字刷新着世界对中国技术和中国速度的认知,为全球高铁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
她是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唯一的女总工程师,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高高的个子、眉宇间的英气,让她在一众须眉中也分毫不让。
是什么让梁建英不肯停歇,不断超越?“广袤的国土、巨大的客流量、复杂的地貌、国家的支持,你不做到世界最好,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时代。”她这样说。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
“复兴号”在全国各地进行线路试验的一年半时间里,梁建英研发团队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凌晨4点开始整备,白天跟车试验十余个小时,晚上整理当天试验数据、制定第二天的试验方案,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5小时。
最热的时候,车厢里高达四五十摄氏度;最冷的时候,试验现场仅有零下二十多摄氏度。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历经四年多的艰苦攻关,整车阻力降低12%,噪音降低4至6分贝,平稳性指标达到优级……2017年,全面优化的“复兴号”动车组问世。
步履不停,再攀高峰。如今,梁建英团队又投入到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的攻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列车将飞驰在世界的最前沿。”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忠于理想,以勇于担当踏实创新之路
作为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了核电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跨越。
核电安全至关重要,稍有差池便是“一失万无”。提高安全性是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研发伊始就定下的首要目标,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结合”的安全系统、双层安全壳等技术,为核电站打造多重保险。
然而,由于这一方案的工程量较大,在研讨会上,技术专家们担心工期不能按时完成,更倾向于保守设计。就在方案即将被否之时,邢继郑重地念出了那段早已准备好的发言:
“建设完全自主的核电站,是三代核电人的梦想,它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它。”
抗震是核安全研究中的重要一环。邢继团队将“华龙一号”抗震能力目标设定为0.3G,是世界最高级别。起初项目计划采用进口的应急柴油机配电柜,但最终国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却没能达到抗震要求。
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让邢继团队降低对抗震能力的要求,他们转而与国内的核工业企业联合攻关,制造出了符合要求的国产配电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