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螺的绝境(2)
二是可燃冰。大量开采可燃冰可能对海底压力产生影响,引发海底滑坡甚至影响海底生态环境。“海底沉积物较松软,开采易搅浑海水。如果发生滑塌,肯定会对海底生物造成一定影响。”李乃胜说。
三是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结核一般集中在太平洋中部4000米水深区域,该区域生物较少,因此多金属结核的开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四是热液硫化物。它是含有铜、锌、铅、金、银等多种元素的重要矿产资源,主要出现在2000米水深的大洋中脊和断裂活动带上。热液硫化物是由海水侵入海底裂缝,受地壳深处热源加热,溶解地壳内的多种金属化合物,再从洋底喷出烟雾状的喷发物冷凝而成的,被形象地称为“黑烟囱”。
海底热液周围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密度非常丰富,目前新发现的生物种类已经达到10个门类500多个种属。李乃胜表示,如何开采这些热液硫化物,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拿出成熟的技术办法,总体仍处于勘探阶段。
工业文明要对环境负责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今天,海洋承载的主要是船舶航运贸易,也就是商业文明。当海洋发展进入海底矿产开发阶段时,标志着海洋进入工业文明的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变化。”李乃胜表示,“因此可以说,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工业文明的门槛上。在工业文明的开始阶段,把环境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科技界的共识,也是产业界的共识。”
据悉,此次《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的硬骨鱼,通常生活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其中,有20%的深海硬骨鱼缺少评估数据,因此需要对其物种状态开展进一步研究。此外,许多深海硬骨鱼生活在国家管辖海域以外,对于其保护责任归属尚存疑问。
“这些深海鱼类首次被纳入评估,可以说我们对深海鱼类保护现状的研究刚刚开始,应尽快开展有关人类活动对深海物种的影响的研究。”红色名录海洋鱼类小组主席贝斯说,“本次红色名录对濒危深海鱼类的收录,将成为反映深海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全球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形势愈加严峻,急需采取行动加以保护。
中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的报告指出,过度捕捞是威胁海洋濒危物种生存的重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和破坏,也会对物种生存构成极大威胁。在海鸟中,由于繁育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迁徙途经地用途的改变、在中转站被非法捕猎等因素,近年来其数量急剧下降。
“超过10万个物种被列入红色名录,凸显出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的严重后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理总干事Grethel Aguilar说,“保护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利益所在。”
《中国科学报》 (2019-08-08 第3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