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许超导电子学一个未来(5)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18 16:53:40
浏览

在材料方面,陈仙辉研究组与上海硅酸盐所黄富强研究组联合,先后发现新型LiFeOHFeSe等FeSe基及FeS化合物等多种超导材料,成功发明固态离子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实现了对高温超导电性的调控。

在器件方面,上海微系统所和中国科大的合作堪称典范。双方从最初两个研究小组间的合作,发展到“超导电子器件应用基础研究”与“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两个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的合作,并于2015年10月上升至“超导电子学卓越创新中心”与“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两个卓越创新中心间的合作。双方还联合成立“超导量子器件与量子信息联合实验室”,历经十年,精诚合作,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成功应用于量子信息,多次创造量子信息应用的世界纪录。

在应用探索方面,谢晓明研究组自主研发了多通道无屏蔽心磁图仪并实现技术转化,取得二类医疗产品注册证;与吉林大学合作研发地球物理探测超导瞬变电磁接收机,和公司合作在我国河南、云南和塔吉克斯坦等地成功开展应用验证实验;参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联合中科院多家单位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套、世界第二套航空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系统。

谢晓明认为,学科交叉融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趋势之一,面向未来,超导电子学卓越中心将用好这个“重大任务的载体”,依托创新管理机制,继续推进体制改革,组织协同各单位优势力量,共同实施跨学科、跨领域的重大科技任务和技术攻关,努力实现从跟踪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导电子学研究中心。

2018年2月,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启动实施。超导电子学卓越中心迎来新一轮挑战。

谢晓明表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超导研究经历了多次高潮和低谷。我们能做的是做好技术储备,让超导梦早日实现。”

在陈仙辉看来,协同创新是解决超导电子学“卡脖子”技术的必经之路,但我国目前只是站在了漫漫长路的起点上。“这些年通过超导电子学卓越中心的积累,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还要在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和人才资源上继续积累,潜心研究,戒骄戒躁,坚持到底!”

王镇则认为,让超导电子学这个新生命茁壮成长,除了能力,还需恒心。超导电子学在国际上目前仍未形成经济效益,很容易半途夭折。这也是发达国家玩得起而我国长期落后的原因之一。“我们已经在这个‘孩子’身上投入10年时间,希望能看到他长大成人。”他说。

《中国科学报》 (2019-08-02 第4版 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