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诺木洪戈壁滩“种”出好日子(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01 18:55:04
浏览

然而,这种状况在两年后彻底反转,种枸杞的土地成了抢手货。开始有农户带着烟酒找大队长说情,能不能多种点儿枸杞。 “种枸杞一亩地产量300斤,能赚两千元钱,是粮油作物的五倍。”夏学宝说,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大队长们鼓励农户:“好好种枸杞,一年买一台桑塔纳。”从2007年起,诺木洪农场开始有规划地种植枸杞。到2011年,几乎所有土地都种植了枸杞,总面积达到八万亩。

培育青海枸杞品种

2008年,时任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到诺木洪农场考察时了解到,青海省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枸杞品种。“培育青海枸杞新品种,敢不敢拿下来?”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占林研究员问樊光辉。“可以!”樊光辉说,有了前几年的基础,他大胆接下了枸杞新品种培育科技攻关项目。

喝着沟渠里的沉淀水,睡在会议室的大桌子上,背上干粮和水,樊光辉带领项目组,一头扎进了老百姓的枸杞地里开始株选。“当时,诺木洪农场的枸杞品种十分混乱,产量也不高。”樊光辉说。“确定高原枸杞产区主栽良种,选育适合柴达木盆地的枸杞品种,从产业链源头上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王占林这样规划。

为了找到适合高原栽种的枸杞良种,项目组跑遍了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全国所有枸杞产区。利用杂交、航天辐射等育种手段,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2008年开始,项目组在诺木洪农场建立了枸杞活体种质资源圃,收集省内外栽培品种(系)50余份,当地野生资源6份,育种中间材料500余份。基于国内外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估,项目组建立了青海枸杞育种平台,并通过对现有栽培品种的区域栽培试验,筛选出了适宜柴达木栽培的枸杞良种,成功培育青杞1号、青杞2号和青黑杞1号枸杞良种。

有了良种,在高原上育苗又出现了新问题。柴达木盆地气候冷凉,以往倒置催根的枸杞育苗方法,在高原不适用。为此,项目组连续四年测量土壤回温规律。从土豆储藏方法里获得灵感,利用土窖沙藏,给穗条保温,延后扦插时期到合适的日期,大幅提高了硬枝扦插的成活率。除此之外,项目组还通过枸杞良种嫩枝扦插育苗、组织培养育苗、水培育苗等无性繁育技术的研究,创建了高原枸杞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制定发布了《枸杞组培育苗技术规程》和《枸杞扦插育苗技术技术规程》青海省地方标准,确定了枸杞种苗生产工艺2条,建立了枸杞规模化育苗示范基地。

科技助力枸杞产业提质增效

在诺木洪农场,有一位特殊的“地主”。他的枸杞地里有上百种枸杞。每天早上,他戴着草帽,背着手,在160亩试验地里转悠。今天哪株枸杞挂果了,明天哪株枸杞成熟了,他都一清二楚。他是诺木洪农场农林科学研究所所长谢守忠。

2010年8月,正当枸杞行情火爆之时,樊光辉发现,很多农户地里的枸杞树枝条都趴在地上,一浇水,果子全烂了。“是黑果病,一棵树上20%的果子都烂掉了。”樊光辉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到了葡萄架子,“把枸杞树的枝条绑在架子上,1.5米高的枸杞树可以长到1.7米。”拉高了树枝的距离,长果条的空间大了,不仅可以增加产量,也为后续机械化采收打下基础。

2011年后,诺木洪农场农林科学研究所与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林业科学研究所正式建立合作关系,推广适应高原地区种植的枸杞品种,做枸杞的病虫害防治试验、工厂化育苗、种质资源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