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掀“装备竞赛”:巨头暗战小程序 用户留存受关注(2)
微信、支付宝两个头部玩家涉足的大行业基本类似,零售、出行、政务服务……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小程序本质上是一种云应用,也是一种载体。对于支付宝、微信等平台方来说,更重要的是小程序背后的各种商业能力。而在一些商家的印象里,社交和信用,分别是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直观的能力。
小程序,一个三方互相成就的游戏。平台试图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的梦想,商家寄望于得到更好的用户触达,而用户可以借此摆脱海量APP的累赘,用完就走。不过,经历过规模的快速增长,如何“留存”用户,成了更为突出的共性话题。
微信小程序产品经理朱伟峰在微信开发者小课堂上展示了一组数据。从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微信小程序的次日活跃留存整体有增长的趋势,不过各品类小程序留存高低有别,靠前的包括体育、快递业与邮政、教育、公益、社交等,时政信息、游戏、社交红包则居后。
“把用户留得更久的话,未来关乎到你们想要的增长,还有变现、传播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朱伟峰认为,很多开发者在做留存上会陷入一些误区,如“觉得等着平台给流量就够了”“只要做一点点事情,就可以直接躺着增长”。他表示,这更关乎于开发者业务场景在什么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平台提供的更多是连接上的助力,提高效率,或者降低用户回流的门槛。
而一年之间,支付宝对小程序关键数据的采集也从“日活”“次日留存”转向“月活”和“7日留存”。对于这一变化,何勇明9月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支付宝小程序也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其核心在于服务,和今日头条等无法比,因为用户是确定性需求,平台的目的并不是占用用户时长,而是让用户使用的时候能够想起。“定义叫月留存,我们认为更符合服务工具的属性,每个月你能够想起3个服务来,说明触达能力还是不错的。”在何勇明看来,不要盲目地追求次日留存,而是要追求生态的健康度。
攻守“护城河”,小程序之外的巨头“装备竞赛”
用户可以在不同的App之间无缝、无差异地使用同一个服务正成为互联网巨头布局的一个方向。
9月17日,支付宝小程序宣布,将与有4.8个亿月活跃用户的新浪微博全面互通。微博副总裁田利英举了个例子,比如“种草”一个网红奶茶,如果奶茶商家有支付宝小程序提供外卖和在线购买,用户可以在微博上很自然去下单,通过小程序完成发现信息到后续服务的跟进。
马云的接任者张勇(逍遥子)抛出“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概念。之后,支付宝小程序升级到整个阿里生态的小程序,成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井贤栋曾经抛出的全面打通阿里生态计划逐步展开。
与阿里体系的相对“独立”,曾是蚂蚁金服的优势之一,也是其成为金融控股集团试点机构的便利条件。而在小程序升级后,支付宝与阿里体系的打通,让小程序有了更强的能量。蚂蚁金服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支付宝小程序和淘宝打通的情况下,帮助淘宝拉新一个亿。时至今日,支付宝小程序已陆续打通UC、高德、钉钉、饿了么、天猫精灵等阿里系应用。
何勇明说,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把阿里的营销能力、资金能力、物流能力、数据计算能力等打包,放到小程序商家背后运营能力当中,让商家不仅能够在C端触达用户,同时在B端实现数据化运营升级,也能够一端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