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 去南极破冰(2)
船上的新装备也不少。在“雪龙2”号月池车间里,有一套方型月池系统。月池系统由上盖、底盖、防浪板、抽排水装置、除冰装置和CTD收放装置等构成,从主甲板往下贯穿5层甲板,直通海底。通常,密集冰区舷外无法下放和回收科考设备,恶劣海况下舷外作业设备和人员都有较大风险。但有了月池系统,科考设备就可以避开海冰,从船底直接下放和回收。“整套装置都由国内自主设计制造,是极地冰区调查的利器,将用于冰区站位的调查作业。与国外设备不同的是,底盖水密设计可保持非使用时的干燥状态,更有利于维修保养。”“雪龙2”号首席科学家、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剑锋说。
设备更新不止在海面。一款我国自行研制的“南极2”号极地全地形车也会助力本次南极科考。它是一款全天候的水陆两用多功能车,具备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和较强的机动运输能力,能够帮助完成人员物资运输,冰盖、陆地探路等任务。
逐步完善的南极航空设备,也极大改变了我国南极考察的模式。“雪鹰601”固定翼飞机早就投入业务化应用,执行航空调查、国际合作、运输保障任务。而今年新成员“雪鹰301”直升机的加入,能帮助提升极区环境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极地考察的后勤保障及运输能力。
新任务
多学科联合观监测
除了常规考察外,今年的任务有一些亮点。
徐世杰介绍,本次考察将新建宇航员海和阿蒙森海业务化观测系统,充分利用船基、冰基、海基、陆基、空基等平台,通过开展陆地—海洋—大气—冰架—生物生态等多学科联合观监测,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如果顺利实施,南极环境观监测将跃升一个新水平。
今年还格外强调对南极的绿色考察,“雪龙2”号将在这个任务中大显身手,因为它的破冰能力强,能离岸更近,可以运出陆地更多垃圾。同时,考察队将实施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与国际合作,对宇航员海和阿蒙森海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调查,实施各考察站站区环境整治,例如污水、废弃物处理,保护南极生态环境。
令人期待的是,本次南极考察,还将继续开展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的建站前期准备工作。我国现有4座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分别位于西南极乔治王岛、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和南极冰盖的中心。计划建设的位于罗斯海地区的新站,与现有4座考察站所处区域不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会具有差异化更强的科考价值。
装上新设备,带着新任务,愿“双龙”的首次合作探极,成果丰硕,满载而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