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检验科博士:我们3通宵自测病毒序列,看到结果即感不妙(2)
我们曾经研发了很多临床用的检测试剂盒,覆盖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大概有30多种试剂盒。在投入临床使用前,我们也会认真进行各种性能评估。这些试剂盒在我们医院已提供临床诊断服务近万人次。
不过根据政策规定,这些试剂盒不能用来盈利和推广,仅限医院内部使用。
?《中国科学报》:您的测试方法好用吗?
● 刘为勇:
因为样本比较珍贵,数量并不多,所以我们大概用了十几份阳性样本,包括大便、血、尿样本来验证。
结果准确率达到100%。灵敏度很高,特异性非常高,不会被别的病毒干扰。
大概从1月13日以后,我们开始用我的方法,对收到的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的筛查。
这是为了在疫情爆发的早期,医院心里有个底。
这个工作是我们出于社会责任感自己做的,实际上患者没有要求,CDC也没有要求。但我们还是将早期筛查结果报告给了CDC。
标本量特别大 连续工作21小时
?《中国科学报》:您昨天工作了多长时间?
● 刘为勇:
接近21个小时。现在标本量特别大,没办法。昨天检测了大概100多例样本。
?《中国科学报》:一下子激增的吗?
● 刘为勇:
由于疫控中心难以满足这么大量的检测需求,所以中国疾控中心(CDC)在1月26日就把检测权限下放到我们这种拥有P2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大型医院。样本阳性的上报CDC,他们复核。那天起我们开始用商用试剂盒。阳性样本数量快速上升。
这样做相当于为患者就诊开辟一个快速通道。
?《中国科学报》:检验科的人手够吗?
● 刘为勇:
现在感觉是不够的。技师要有一定资质和从业经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
我们还是以前那些人,大概十几个。除了检测以外,现在还要手动整理、上报大量患者信息,这个工作也非常花时间。
一个医生一天看千个就诊者 这是“医疗挤兑”
?《中国科学报》:外界觉得现在诊断的速度有点慢。您怎么看?
● 刘为勇:
现在有谣言说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病很严重,得了就会死。这造成所有人不管大病小病,感冒、发烧都会往大医院挤。但不论哪个城市的医疗资源都是有限的。
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医疗挤兑”。
门诊的高峰期,一个医生一天要看1000多个就诊者,基本上就是不眨眼地看病,其实看一天也看不完。
我听说门诊采血的护士一天至少工作12小时,累到趴在桌子上面就睡着了,那个桌子是很脏的,说明她确实累得受不了。
而且患者大量聚集在医院还会造成更多的人际传播。
地铁、公交也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场所。后来武汉市政府停止了公交和地铁系统运行,这是很明智的。
现在已经把大量就诊者疏散出去了。因为武汉市实行了分级诊疗。这样是合理的。患者也不会那么恐慌。
标本在我这里又不会打喷嚏
?《中国科学报》:这一次疫情让您心慌了吗?
● 刘为勇:
这一次我感觉还好。因为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自己都怕了,退缩了,怎么帮病人诊断、帮病人看病?
其次我们都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会理性对待和处理风险。
这个病毒虽然传染性很强,但它主要是通过气溶胶传播,例如病人打喷嚏、采样环节暴露等容易被感染。
但我的工作主要是针对标本,标本在我这里就很安静了,它又不会打喷嚏。
真正危险的是在一线治疗和救护的护士、医生。请大家善待他们。
?《中国科学报》:您现在的安全防护是什么样的?防护品够用吗?您觉得安心吗?
● 刘为勇:
我在P2实验室,我们每个人是按P3等级进行个人防护。P3等级个人防护服穿上就不能上厕所、吃饭、喝水,一天要换至少三套。
检验科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团队部分成员
防护品检验科里暂时还够用。
我对安全比较放心。不过毕竟按规定应该是P3实验室做检测,现在我们是在P2 实验室做。有感染风险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因为现在CDC检测容量有限,我们义不容辞。我们会继续做,绝不退缩。
回到家孩子要抱抱,有时忍不住还是会抱一下
?《中国科学报》:您这几天回过家吗?
● 刘为勇:
自己每天回家都非常晚,一个是怕传染给家人;二是本身工作也非常繁忙,临床工作之余,我还想去研究下这个病毒相关规律和临床现象。
因为工作比较特殊,我们都会自我检查,目前为止检测人员没有因检测而感染。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1岁半。有时候小孩子过来要我抱一下,还是忍不住抱抱,心里清楚还是应该隔离一下,但忍不住。
?《中国科学报》:家人对你做这个工作担心吗?
● 刘为勇:
肯定担心,我母亲要求我有空就给她打电话报个平安。
?《中国科学报》:你的同事们情况怎么样?
● 刘为勇:
都在加班加点,过年几乎都没怎么休息,很多同事都是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大家没有任何怨言,也为自己能参与到一线工作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也想请大家给予政府、疾病防控部门和医疗机构足够的信任和耐心,也请配合他们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文中图片均为刘为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