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抗疫前线发明新型鼻罩 寻企业火速生产
2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出“英雄帖”:“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这项来自我院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前线发明,已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现向全国募集企业迅速转化投产!”
武汉抗疫前线,无数当地医务人员和来自全国的近两万名医疗队员们全力以赴抗击新冠病毒。令人揪心的是,有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也被病毒感染。“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使用呼吸机的危重患者,如何在繁忙工作中做好防护是我一直在默默思考的问题。”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蒋进军作为上海市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前线。在救治病患的同时,他一直在关注医务人员的合理防护。
已经按照规范使用防护用品,为什么还有一些医务人员会被感染?“我发现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一日三餐都在医院解决,还要经常喝水,在进餐和饮水时就会脱下口罩,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蒋进军观察到,医务人员因为进餐时无法佩戴防护品或口罩,口鼻必然敞开,无法一边吃饭一边进行呼吸道防护,这种短暂的不戴口罩存在很大的暴露危险,给病毒可乘之机,而其危险性却极易被忽视。
“我认为进餐时的防护非常必要,关键就是解决鼻腔防护,同时不能影响嘴巴进餐,做到一举两得。但目前还缺乏医务人员在病房就餐区就餐时的呼吸道防护产品。”为了解决临床医务人员在医院病房就餐区就餐时容易发生病毒或细菌感染的高风险问题,蒋进军和后方上海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协商,邀请陈淑靖、毕晶医生迅速组建了一个四人研发团队进行研究和探索。在紧张繁重的工作间隙,他根据切身的体会,受到医用外科口罩启发,在上海后方团队积极配合下,不断完善思路和设计,最终构思并制作出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用后即抛的一次性医用防护鼻罩,可以在就餐时佩戴,提供呼吸道感染防护。
为了验证完善鼻罩性能,简单手工制作后,蒋进军将这种鼻罩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中小范围试用,包括上海医疗队队员徐璟、刘勇超、许虹在内的试用者普遍反映这种新型医用防护鼻罩对就餐基本没有影响,舒适度也不错。在试用基础上,研发团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计,并已于2月10日成功提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一线医护人员奋战抗疫前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保障、降低其感染率迫在眉睫。“我们发出‘英雄帖’,是为了尽快跑赢创新的‘最后一公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介绍说,由我院呼吸科研发的、适应中国人脸型的第一款面罩——“钮式面罩”,就曾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立下战功,目前正在武汉前线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心内科葛均波高度肯定这一难能可贵的“前线发明”:“我院呼吸科蒋进军医生派驻金银潭医院,他在救治病人临床实践中的创新发明产业化,刻不容缓!”。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表示,作为前线战士,蒋医生的发明贴合实际,及时且方便易操作,将是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防护的有力保障之一。
蒋进军说:“希望我们这个小发明能够尽快应用到全国的抗疫前线,为所有奋战在武汉前线、坚守在各自岗位的医护人员增加多一重安全防护,期待我们能尽快取得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