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解读疫情引发三大心态 呼吁预防“台风眼效应”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18 21:10:47
浏览

 
 
心理学家解读疫情引发三大心态 呼吁预防“台风眼效应”  
 

中新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疫情期间,民众的典型心态包括恐慌心态、麻木心态以及特殊的‘组织污名’心态。”中国科学院大学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温州模式发展研究院院长时勘教授通过网络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指出,在麻木心态当中,要特别关注并警惕疫情重灾区出现“台风眼效应”,防止疫情反弹。

时勘教授2003年就率团队承担关于SARS对民众风险认知心理的调研项目,2008年又对汶川地震心理疏导方法展开研究,在危机突发事件心理应对方面积累有丰富经验。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后,他立即领导组建抗击疫情课题组,对湖北、广东、北京、重庆、浙江等26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逾1.75万人展开应对疫情的心理调查,并将调查研究结果与2003年进行对比。

他介绍说,在疫情初期,突发的新冠病毒给民众带来极大恐慌。调查发现,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信息对民众的风险认知影响巨大,一旦所在单位或附近住宅区有人患病,个体则会感到自身受到更大的威胁,从而产生担忧、害怕、焦虑甚至恐慌等情绪。另外,一些负面疫情信息,如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等更容易引起个体的高风险知觉,从而导致非理性恐慌。

此次调查与2003年相比,结果发现,民众总体心理承受程度要好一些,但“愈后对身体的影响”和“有无传染性”等因素仍然是导致民众恐慌的关键问题。

在麻木心态方面,时勘课题组在当年SARS研究中,就发现民众的风险知觉中存在着“台风眼效应”——即处于SARS严重疫情中心地区的民众,由于反复受到负面信息的刺激,在面对灾难时逐渐会表现出麻木、习以为常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主导下,就容易导致松懈行为,甚至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疫情反弹。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新冠病毒猖獗的武汉市及湖北省其他地市和疫情较重的浙江温州等地区,也出现“台风眼效应”的类似表现。

这种麻木心态还包括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民众会出现盲目乐观、盲目悲观等两种心态。盲目乐观是指当民众看到疑似人数、确诊人数、死亡人数在下降,治愈人数在快速增加时,就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心态,从而放松已有的警惕,以为病毒很快就会被消灭,很多人甚至心存侥幸、放松警惕,急不可待地想走出家门;另一种情况是盲目悲观,特别是治愈的民众,莫明其妙思考“愈后有无传染性”等问题,担心“愈后对身体的影响”以及是否会留下“后遗症”等。

关于“组织污名”心态,时勘称,“污名”(stigma)一词最早为古希腊人所采用,起源于因身体憎恶、特征缺陷导致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往往专门指向于特定群体,如指向麻风病人、精神病人、吸毒人群或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情况。此次调查发现,针对新冠肺炎发病地区的人们,在其他地区民众中,就会有这种“组织污名”带来的特殊的心态。由于疫情起源于湖北武汉,在一些地区,人们只要谈及“湖北人”“武汉人”就会色变,从而导致拒绝接待滞留本地区的武汉或湖北籍人员的情况。这是疫情时期民众出现的特殊心理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疫情期间民众的三大典型心态,时勘教授结合其课题组近20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多项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策略:

一是加强新冠肺炎防范的知识和方法的普及,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是情绪产生和心态形成的基础,针对目前由于疫情快速蔓延造成的过度焦虑、恐慌情况,需要对疫情的产生、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等进行科学的普及教育,政府、社区和咨询机构要从认知线索的宣传方面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从而克服他们的恐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