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将长期存在?专家:尚无确切证据,仍需严防死守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21 23:09:24
浏览

 
 
新冠病毒将长期存在?专家:尚无确切证据,仍需严防死守  
 

2月21日,据央视新闻报道,成都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在治愈出院10日后,复检出核酸阳性。四川省卫健委也已核实该消息属实。

此前两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

新冠病毒真的会长期存在吗?这场战“疫”最终将走向如何?如果新冠肺炎像流感那样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未来该如何与病毒共处?

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无依据证实新冠病毒会与人类长期共存,现阶段还要加强防控、严防死守,阻止疫情蔓延。

《中国科学报》:从病毒学角度来看,新冠病毒有可能跟我们长期共存吗?

郭德银(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病毒学家):根据当前的情况,虽然已经发现了一些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但是我们现在还断定不了新冠病毒是否能跟人类长期共存。

一般情况下,病毒在人群传播若干代后或长时间传播后,会出现一些变异,病毒致病力会逐步减弱,更好地适应人体内的复制与生存。但是,现在研究者对于新冠病毒做了很多基因组序列分析,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变化,目前观察的致病力也并没有减弱的迹象。

从病毒学角度讲,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对于新冠病毒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目前阶段还是要加强防控,严防死守,阻止疫情蔓延。

不过现在我也看到了希望,2月19日当天,除湖北省外,全国新增病例连续16天下降,其实湖北省武汉之外的地区新增病例近10天也在明显下降,武汉市也出现了下降的迹象,这说明前期的防控措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

其实湖北省武汉之外的地区新增病例近10天也在明显下降,武汉市也出现了下降的迹象,这说明前期的防控措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

新冠病毒与我们长期共存的说法目前只是学术议题,只是可能的结局之一,但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一定会是这样。

因此我认为现在不能给公众传播误导性信号,不能影响现在的防控措施。目前阶段,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才是我们最大的利益。

《中国科学报》:一种新病毒感染的疾病要成为流行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郭德银:如果确定一种病毒像流感那样长期存在,主要判断依据有以下几个:

第一,疾病在很大范围乃至全世界传播,出现了大量无症状感染者或者从流行病学角度无法追踪感染源的散发感染者;第二,从时间跨度上看,这次控制住了,将来还会不断发生暴发流行;第三,一般会有直接的动物宿主存在。

金辉(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全球性流行病主要是从地域来看该疾病覆盖的地域范围。

目前除中国外,新冠已经在25个国家出现病例。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并未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提升为“全球性流行病”。

一个新病毒感染的疾病,要成为流行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就新型冠状病毒而言,科学家怀疑其传染源是动物,如蝙蝠、穿山甲可能是该病毒的宿主或中间宿主。

但是光有宿主还不够,还要有可能传染给人,即溢出效应(从动物传染给人)。

动物传染给人后,会出现人不传人、有限人传人或人传人三种情况。而新冠肺炎属于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染性强超过2003年的SARS。

感染者还要能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如飞沫、飞沫核或尘埃等,而传播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对方是否是易感者。

这三点新型冠状病毒都具备,动物或感染者作为传染源,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是易感者。

齐欣(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有三个最主要的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