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导向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01 20:21:18
浏览

 
 
浙大教授: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导向  
 

最近,科技部教育部相继发文,要求破除唯论文、唯SCI等不良导向。这是我国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学精神的又一重大举措,重要而及时。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学者在世界上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很少,我国自己创办且被国际学术界公认的SCI学术期刊也很少,反映了我国当时对世界科技发展贡献是不够的。从那时起,鼓励我国科学工作者积极探索,在国际上发表更多用英文撰写的SCI论文,符合当时国情,有一定的必然性。久而久之,SCI论文一度也成为了衡量我国科学工作者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40年努力,现在我国每年在国际性高级别SCI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水平均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应该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之一。

随着各种鼓励和奖励措施的推出和实施,一方面,有效激励了我国科学工作者努力攀登,进军世界科技前沿;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措施与各种利益相关,我国学术界也出现了“唯SCI”“唯国外SCI”等不良评价导向,还助长了诸多与此有关的学风不正、学术不轨、学术腐败等现象,这对于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极为有害。

总体而言,一位科技工作者发表的SCI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他的学术水平和造诣。一个国家的SCI论文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科技教育实力。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高水平SCI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依然会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之一。因此,我们要继续鼓励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国际上发表更多、更优秀的SCI论文,为人类的科技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创新是一项探索性、风险性工作,科学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对学术水平的评价不能“一刀切”,不能“线性推导”,不能仅仅“数数字”,不能简单“一票否决”,而应该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导向。科学工作者也应该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优良的科学作风,不能“为了SCI论文而SCI论文”,更不能因相关利益而学风不正、学术不轨、浮夸、造假、剽窃等。

此外,有些评审、获奖、基金申请、职称晋升等,过分迷信“国外SCI”,很少参考“国内SCI”或“基本不看”,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简单化做法。事实上,不同领域,SCI论文可作参考的权重应该是不一样的。在国防科技、工程技术等领域,“唯SCI”就是完全错误的。即使是自然科学领域,因为科学探索具有其独特规律,也不能“唯国外SCI”“唯影响因子”。再则,如果“一刀切”,眼睛只盯着国外的SCI期刊,可导致严重后果:我国每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众多科学工作者付出智慧和汗水,争先恐后投稿国外,最后发表成果的版权均属于其它国家的杂志,这是何等巨大的损失啊!

当然,由于目前我国自己创办杂志的总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还不够,要立即让大家将最优秀的成果全部发表在国内期刊是做不到的。但是,作为指挥棒,我国应该尽快树立明确导向,加大引导力度,鼓励我国科学工作者逐渐将最优秀成果发表在我们自己创办的科技期刊上,为国产杂志的提升和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本报记者陈彬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