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的数字时代已经到来(2)
唐华俊强调,与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相比,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还明显滞后。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标准缺失阻碍应用协同,发展基础“空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创新能力“掉档”;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不够,数据整合不充分、开发应用不足,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不够,产业化水平“断档”。
随着数字经济加快向更广泛的产业领域延伸、数字科技在更丰富的经济社会场景得以应用,唐华俊呼吁,农业农村领域迫切需要补齐数字化不足的“短板”,运用数字化理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指出,总体上看,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数字资源分散,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生产信息化、精准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存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村物流体系不发达、生鲜农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在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过程中,治理水平还偏低,与日新月异的“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不加快补齐短板,可能造成城乡数字鸿沟。
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引擎和新动能
按照《规划》部署要求,赵春江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的基础理论突破、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创制、标准规范制定、典型应用示范,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全面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唐华俊强调,需要强化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引擎和新动能。强化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要以“数据—知识—决策”为主线,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装备和集成系统,厚植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根基。这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解决“数据从哪来和如何管”这一基础问题。加强精准感知和数据采集技术创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农村信息采集技术体系,开展数据采集、输入、汇总、应用、管理技术的研究,提升原始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
解决“数据如何处理与分析”的关键问题。加强数据挖掘与智能诊断技术创新,构建农业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技术体系,加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农业、大数据认知分析等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
解决“数据如何服务”的出口问题。加强精准管控与信息服务技术创新,构建数据赋能农业农村智能化决策与管理技术体系,加快行业管理与服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
“加快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既要发挥政府作用,也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唐华俊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专用设施和研发基地,围绕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布局、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建设一批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和专业分中心,构建技术攻关、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创新平台;将数字农业农村科技攻关作为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重点,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团队,推动数字技术和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协同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