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鹏程:开发防疫护目镜的教授“工人”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03 16:10:03
浏览

 
 
谢鹏程:开发防疫护目镜的教授“工人”  
 

谢鹏程:开发防疫护目镜的教授“工人”

谢鹏程开发3D复印防疫护目镜

望着眼前30秒一出的3D复印防疫护目镜,上镜脚、装箱、发货……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谢鹏程从口罩里舒了一口气。

已经过了一个月这样的日子了。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半,是他和同事“开工”的时间,中午设备连续运转,同事们轮班简单地吃个食堂外卖盒饭。

在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里,一副副护目镜在“流水线”上产出,它们本该批量生产自某工厂车间,但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工厂复工不易,而疫情形势严峻。于是,谢鹏程所在的英蓝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实验室改成工厂车间,自产防疫护目镜,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坚守战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仅用了一天时间

2月2日,原本是国家根据疫情发展第一次调整的复工日。眼见着疫情发展迅猛,复工无望,总想“用科技成果为抗疫做点贡献”的谢鹏程坐不住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新闻里曝出,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去领物资,一天只能领到两套防护用具。可见,物资有多缺。”

他所属的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英蓝实验室长期从事纳米纤维研究,从前有过雾霾口罩开发的经验。然而,疫情来得太突然,他们的口罩生产线在校外,而各单位加强疫情管控后,“我们能够调动的生产线就只有实验室的设备了”。

望着眼前80平方米的实验室、为数不多的生产设备,遥想着校外成熟的生产线,谢鹏程突然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但他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既然口罩制作不成,那就改做防疫护目镜。”原本他们为生化实验室准备的护目镜模具,没想到在战疫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最初的设想,他们打算将护目镜捐给武汉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但也注意到更多像环卫工人等始终坚守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同样需要健康防护。“他们要处理被病毒污染过的医疗垃圾、喷洒超高浓度的消毒液等。护目镜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飞溅传播,像他们这样少有人关注的无名英雄,其实更需要保护。”谢鹏程说。

说干就干,谢鹏程和他的团队一刻也没停下来。

当天,学校已经开始了疫情期间的进出管控,所有的流程,包括使用实验室,都必须向学校的疫情指挥部和各职能部门申请。复杂的流程让谢鹏程隐隐感到,“也许没那么快”。可事实却出乎意料,仅用了半天时间,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实验场地使用、生产物资调配、安全生产保障等审批流程就经绿色通道通过了。

第二天,也就是2月3日,谢鹏程和3位同事已经“到岗”了。从策划到生产设备的搭建,仅用了一天时间。

过了一把教授变工人的瘾

模具一开一合就是一副镜身,加上手工安装镜脚,仅30秒时间,一副护目镜便诞生了。

谢鹏程告诉《中国科学报》,生产护目镜采用的是3D复印技术。

区别于人们耳熟能详的3D打印技术,一字之差,又有何神奇之处呢?

“我们的核心技术是模塑成型,通过扫描、制模、成型一体化的智能系统构建,实现具有复杂结构特征光学级零件的三维立体快速复制。”谢鹏程解释,就像复印机一样,护目镜模一打开就是一个立体制品的复制品,所以叫作3D复印。